(
课件网) 新课导入 杨家将故事年画《四郎探母》 杨家将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大破天门阵、十二女将征西等,都是忠心报国的精彩情节。英勇壮烈杨令公、深明大义(shé)太君、智勇双全杨六郎、巾帼英雄穆桂英等,都是个性鲜明的人物。这些故事艺术化地反映了北宋与周边政权并立的历史。当时政权并立的情况是怎样的呢?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9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课标:了解辽、宋、西夏的并立,认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历史进程。 速读课本P49-50页内容,完成表格。 政权 建立民族 建立者 时间 都城 辽 北宋 西夏 汉族 契丹 党项 赵匡胤 耶律阿保机 元昊 960年 916年 1038年 东京 (开封) 上京 兴庆府 1.耶律阿保机建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治,取得了什么成果? 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 2.元昊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政权? 元昊仿效唐宋制度, 政治上: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 经济上: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 文化上:还创制了西夏文字 西夏货币 1.归纳辽和西夏有哪些相同的统治措施? (1)都重视学习中原汉族文化,仿效中原王朝制度 (2)都发展生产,发展经济 (3)都创制了本民族的文字 课后活动: 根据地图,概括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 政权并立 辽 西夏 北宋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相关史事 燕云十六州, 也叫“幽云十六州”,相当于今北京、天津全境,山西和河北的北部地区。地理位置十分显要,多是崇山峻岭,易守难攻,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入侵,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石敬瑭以割地为条件,借助契丹兵力,当上后晋皇帝,将燕云十六州割给契丹。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1.背景: 宋太祖 宋太宗 宋真宗 辽太宗时,契丹得到了燕云十六州,实力大增,从此,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 。 2.和、战: 北宋与辽保持友好关系,双方互通使节。 和 向辽发动两次战争试图夺回燕云地区,均遭到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 战--防御 澶州之战后,北宋与辽议和,签订“澶渊之盟” 战--和 澶州之战:(战) 3.交战地点: 4.关键人物: 5.战争结果: 1004年 辽 宋真宗 2.交战双方 攻方: 守方: 1.交战时间: 北宋 澶州(旧称澶渊) 寇准(主战) 宋真宗(亲征) 寇准 打退辽军, 宋辽议和, 签订澶渊之盟 在北宋抗辽的将领中,有一位猛将,他和他的后人抗辽的故事被演义成著名的 ———《杨家将》 1.澶渊之盟签订的时间: 1005年 2.澶渊之盟的内容: (1)北宋与辽议和,双方皇帝以兄弟相称。 (2)北宋每年给辽钱物,称“岁币”。 澶渊之盟:(和) 3.澶渊之盟的影响: 澶渊之盟后很长时间,宋辽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评价澶渊之盟: 积极影响: 澶渊之盟后很长时间,宋辽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消极影响: 对宋而言,带有一定的屈辱性 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赋税负担 北宋与西夏的关系 战: 和: 西夏军队多次进攻北宋,宋军被动挨打,节节败退,损失惨重。西夏也遭受很大损耗。 宋夏 议和 议和时间: 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议和内容: 影 响: 1044年 (1)元昊向宋称臣, (2)宋给西夏钱物,称为“岁赐”。 (1)议和后,宋夏虽时有战事,但关系一直比较稳定。 (2)促进了各自经济的发展。 (课本52页)知识拓展:概括宋与辽、宋与西夏的边境开设榷场的影响。 1.边境贸易的往来,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2.加深了各族人民的沟通与了解。促进了民族交融。 课后52页 2.议一议: 北宋与辽、西夏订立和约,对社会经济和民众生活有什么影响? 对社会经济:有利于各民族间经济的交流与发展 对民众生活: (1)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赋税负担; (2)加强了各民族间的友好关系,促进了民族交融。 1.分析北宋在与辽、西夏战争中为什么连连失败?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