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16084

云南省昆明市第十二中学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

日期:2025-04-2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2次 大小:317869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云南省,质量检测,答案,PDF,试卷,语文
  • cover
昆明市第十二中学教育集团2024一2025学年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高二年级语文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命题:高二年级语文备课组审题:高二年级语文备课组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 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科目,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所谓建筑的外部空间,就是建筑外墙以外建筑群之间的空间,如果有包围整个建筑群的围墙, 一般就指围墙以内的范围。如果没有围墙,那就指从视觉而言建筑群的影响范围。 中国人有特别强势的群体观念,很早就发展了群体构图的概念:建筑群以院落的形式横向伸展, 占据很大一片面积。中国建筑通过多样化的院落方式,把各个构图因素有机组织起来,包括各单体 之间的烘托对比、院庭的流通变化、空间与实体的虚实相映、室内外空间的交融过渡,形成总体上 量的壮丽和形的丰富,渲染出强烈的气氛,给人以深刻感受。因此,欣赏中国建筑,不仅要欣赏某 座建筑单体的造型,欣赏它的体、面、线的变化,欣赏内部空间所营造的气氛以及装饰的运用,而 且要以更宏大的目光,着眼于欣赏建筑群的整体处理,包括单座在群中的作用,单座与单座的关系 等。可以说,“美在关系”这句话在中国建筑中体现得最为鲜明。 像紫禁城这样巨大、复杂而表现出极高水平的建筑群体构图,在别的国家是极为少见的,可以 说是全世界的最高典范。西方建筑的出发点是面,完成的是团块状的体,具有强烈的体积感。欣赏 西方建筑,就像是欣赏雕刻,它本身是独立自足的,人们围绕在它的周围,其外界面就是供人玩味 的对象。在外界面上开着门窗,它是外向的、放射的,欣赏方式重在“可望”。 中国建筑的出发点是线,完成的是铺开成面的群。以绘画作比,群里的廊、墙、殿、台、亭、 阁以及池岸、曲栏、小河、道路等,无非都是些粗细、浓淡、长短不同的“线”。中国的建筑群就 是一幅“画”,其外界面是围墙,只相当于画框,没有什么表现力,对于如此之大的“画面”来说, 人们必须置身于其中,才能见到它的面貌,所以不是人围绕建筑,而是建筑围绕人。中国的建筑是 内向的、收敛的,其欣赏方式不在静态的“可望”,而在动态的“可游”。人们漫游在“画面”中, 步移景异,情随境迁,玩味各种“线”的疏密、浓淡、断续的交织,体察“线”和“线”以外的空 白(庭院)的虚实交映中所展现的全“画”的神韵。 就像中国画中任何一条单独的线,如果离开了全画就毫无意义一样,中国建筑的建筑单体一旦 离开了群,它的存在也就失去了根据。太和殿只有在紫禁城的庄严氛固中才有价值,祈年殿也只有 在松柏浓郁的天坛环境中才有生命。 中国建筑的空间美,不如说主要存在于室外空间的变化之中。就建筑单体而言,室外空间是外 部空间,但就整个建筑群而言,它又是内部空间。但这个空间只有一个量度一它是露大的。而且 即使在水平方向,它也随时可以通过空廊、半空廊、檐廊、亭子和门窗渗透到其他内外空间,它的 大小和形状都是“绘画”性的,没有绝对明确的体形和绝对确定的体积。这种既存在又不确定,似 静止而又流动的渗透性空间,就是所谓“灰空间”,好像国画中的虚白和虚白边缘的晕染,空灵俊 语文试卷·第1页(共8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