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16901

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 诸子散文与《论语》课件(共89张PPT)+素材+试题

日期:2025-04-2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5次 大小:10433054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高一,素材,PPT,89张,课件,论语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讲 文言文透视-诸子散文与《论语》 【知识讲解】 1.诸子百家简介 “诸子百家”是后世对先秦学术思想人物和派别的总称。“诸子”是指中国先秦时期老子、庄子、孔子、孟子、荀子、墨子、列子、孙子、申子、韩非子、鬼谷子、告子等学术思想代表人物。春秋后期已出现颇有社会影响的道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兵家、阴阳家等不同学术流派。而至战国中期,百家争鸣,众多学说纷呈,丰富多彩,为中华文化奠定了深厚基础。 2.起源 春秋战国时代,王权衰落,诸侯争霸,为了壮大自己的实力,各国开放政权以延揽人才,打破了本来的贵族政治体制,使得原本几乎没有资格参与政治的庶民可以发表自己的政见并参与政治决策。又因为人口的增加,土地分配困难,社会发生剧变。这一时期有思想的知识分子,面对现实的社会问题、人生问题等,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和思想。个人利害与国家之间的利害交互运用,相互影响,标新立异。各种学说、思想纷纷出现。 【诸子百家概况及代表性散文作品】 1. 儒家(崇古思想)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代表作:《论语》《孟子》《荀子》《孝经》《中庸》《大学》《礼记》《春秋》《左传》等。 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思想流派,所倡导的“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这六种技能,并以之积极办学。儒家为华夏文明核心部分,信奉由春秋时期孔子创立的维护周礼的儒家学说,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是一个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学术派别。 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儒家学派在秦始皇时期因“焚书坑儒”遭受重创,而后汉武帝时期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复兴,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立长期占有统治地位的学说,为维护皇权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南宋时期奉行程朱理学为主流的儒家学说,明代王阳明则发展为心学。 在政治上,儒家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至战国时,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孟子的思想主要是“民贵君轻”,提倡统治者实行“仁政”,在对人性的论述上,他认为人性本善,提出“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截然不同,荀子之所以提出人性本恶,也是战国时期诸侯间争夺财富和土地的战争频繁激烈,导致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的表现。 儒家创始人孔子因继承三代中原文化正统,在诸子百家中脱颖而出,之后又因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核心内容,对中华民族精神形成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影响。 【论语思想归类】 1. 自我要求 【原文】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路》 【译文】孔子说:“(作为管理者)如果自身行为端正,不用发布命令,事情也能推行得通;如果本身不端正,就是发布了命令,百姓也不会听从。” 【原文】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译文】子贡问道:“有一个可以终身奉行的字吗?”孔子说:“大概是‘恕’吧!自己不想要的,就不要施加给别人。” 2. 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 【原文】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译文】孔子说:“真是个大贤人啊,颜回!用一个竹筐盛饭,用一只瓢喝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能照样快活。真是个大贤人啊,颜回!” 【原文】子曰:“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