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启用前【考试时间:2025年4月19日9:00一11:30】 高2022级第三次诊断性测试 语 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阅读(70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5题。 材料一: 由于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历史传统、价值观念等方面的不同,不同的文明也就具有了 不同的特点。文明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在普遍交往过程中,世界文明因此逐渐呈现 出多样化特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 劣之分。”人类文明的发展是在文明差异化中寻求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优秀文明成果。隋唐时 期,波斯的音乐和舞蹈大量传入中国,对中国古代音乐舞蹈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许多波 斯乐器也在中国广泛流传,丰富了中国音乐的演奏形式。中华文明在与其他文明的交流过程 中,也推动了世界文明的繁荣,例如,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流传至阿拉伯 世界,进而推动了欧洲近代化进程:阿拉伯数字成为全世界通用的数字表示方法,极大地简 化了中国的数字语言。由此可以看出,尊重不同文明间的差异是文明交流互鉴的前提与基 础。 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只有中华文明历经了五千年的变迁,仍生生不息。连续性是中华 文明的独特性质,究其原因,中华文明具有统一性,“家国情———以一种朴素的情感形态将 国家、民族等联系在一起,从而逐渐成为凝聚中华民族向心力的动力。在此基础上,中华文 明尊重和包容外来文明的多样性,并吸收、融合外来文明的优秀因素以丰富自身。 中华文明是接续不断的文明形态,但在中华文明演进过程中,也呈现出变异性特,点。从 纵向上看,中华文明自身内部具有变异性。世界上曾出现过多种古文字,但只有中国的文字 绵延至今。文字虽在演变,但从甲骨文到现代汉字更多是自身演变的结果。这意味着汉字在 作为传承中华文明的纽带时,会随着时代需要的变化而发生变异。从横向上看,中华文明在 与外部其他文明交流过程中也具有了变异性。汉字通过吸收外来词汇不断丰富自身,“巴士” “咖啡”等外来词的引入,使汉字能够更好地表达各种新的概念和事物,降低了不同文明之 间交流的难度。波斯的音乐舞蹈往往具有较强的世俗性和娱乐性,传入中国后,对中国音乐 舞蹈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世俗化影响。原本较为庄重、典雅的宫廷音乐舞蹈,在吸收波斯元 素后,更加注重娱乐功能,变得更加活泼、生动,贴近百姓生活。在与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 过程中,唐朝时期的音乐舞蹈逐渐走向大众化,这不正是文明交流带来的变化吗?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秘诀”,不在于只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更不在于对西 方文化的盲目学习,而是在于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明能始终兼容并包,革故鼎新。 (摘编自王晓菲《文明交流互鉴:发展规律、实践要求与时代意蕴》) 语文试题卷第1页(共8页)高 2022级第三次诊断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1.D(“当使用表音文字的国家政权发生改变后”错) 2.D(A “更多表现为音乐和舞蹈等方面的艺术交流”错;B“介绍汉字字体演变过程”错;“表音文字是 分析发音特点来理解其意义”错。) 3.B(“前者想要证明中华文明在发展中具有创新性”错) 4. ①材料一以反问句的形式强调了唐朝音乐走向大众化是文明交流带来的变化这一观点,使 作者态度更鲜明; ②材料二以设问句的形式引出了后文汉字在中华文明连续性中所起作用的论述,使文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