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20929

【精品解析】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临平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科学试卷(到第3章)

日期:2025-05-02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00次 大小:385330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学期,3章,到第,试卷,科学,月月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临平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科学试卷(到第3章) 1.(2024九上·余杭月考) 我国科学家侯德榜于 1943年发明的“侯氏制碱法”在世界影响很大。 “侯氏制碱法”的反应原理之一: 该反应属于 (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答案】D 【知识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侯氏制碱法”的反应原理之一: NH4HCO3+NaCl(饱和)=NaHCO3+NH4Cl↓,结合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侯氏制碱法”的反应原理之一:NH4HCO3+NaCl(饱和)=NaHCO3+NH4Cl↓,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故答案为:D。 2.(2024九上·余杭月考) 小科在学习了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后,初步归纳出它与不同“类别”的物质相互反应的关系如图,则X可以是(  ) A.活泼金属 B.二氧化碳 C.氢氧化钠 D.无色酚酞 【答案】A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能与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碳酸盐等反应)进行分析。 【解答】酸能与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碳酸盐等反应。 故答案为:A。 3.(2024九上·余杭月考) 把等质量的X、Y、Z、M四种金属分别加入到同体积、同浓度的足量稀盐酸中; 再把M加入到 YNO3溶液中,反应关系分别如图所示。据此判断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 A.Z>X>M>Y B.X>Z>M>Y C.X>Z>Y>M D.Y>M>Z>X 【答案】B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解答】由图像可知,Z、X与稀盐酸反应,Y、M不与稀盐酸反应,且相同时间内X产生气体多,说明反应速率快,所以活动性X>Z>Y、M;把M放入Y的盐溶液中有Y生成,说明活动性M>Y。所以活动性顺序为:X>Z>M>Y,观察选择项,B正确。 故答案为:B。 4.(2024九上·余杭月考) 小科按图示操作进行酸和碱反应的实验,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 A.①中放氢氧化钠溶液的瓶塞甲是玻璃塞 B.③中反应的现象是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C.⑤中稀释浓硫酸时,倒入的乙物质是水 D.⑥中酚酞试液用完后,滴管应及时清洗 【答案】B 【知识点】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A、根据氢氧化钠溶液能与玻璃的主要成分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中和反应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滴瓶上的滴管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A、氢氧化钠溶液能与玻璃的主要成分反应,①中盛放NaOH溶液的试剂瓶瓶塞甲应使用橡皮塞,不能使用玻璃塞,故选项说法错误。 B、滴有酚酞溶液的氢氧化钠溶液显红色,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至恰好完全反应,溶液显中性,③反应过程中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⑤中稀释浓硫酸时,倒入的乙物质是浓硫酸,故选项说法错误。 D、滴瓶上的滴管使用后直接插回原瓶,不能用水清洗,否则试剂瓶中的溶液将被稀释,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5.(2024九上·余杭月考)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通过一步化学反应实现的是(  ) A.CO2→CO B.HCl→AgCl C.NaNO3→NaOH D.Cu(OH)2→CuCl2 【答案】C 【知识点】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解析】【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来分析; B、根据盐酸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