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22159

广东省肇庆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04-2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4次 大小:4296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广东省,肇庆市,2025届,高三下,三下,学期
  • cover
广东省肇庆市2025届高中毕业班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10页,23 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所在的市(县、区)、学校、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和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横贴在每张答题卡的“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将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画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身着紫色开襟长衫套装的叶嘉莹在一阵掌声中从舞台一侧走出来。主办方给她准备了一张柔软厚实的靠背椅,她不坐,要站着讲课,把椅子晾在身后。 “我到现在90多岁,我的腰腿有毛病,但是我一定是站着讲课的,这也是对于诗词的一种尊重。”叶嘉莹不慌不忙地讲了3 个小时,超过了主办方的预计时间。她白发微卷,神采飞扬,连连打起手势,毫无衰老、疲倦之态。 出生于1924年的叶嘉莹,少年时就表现出了兼具悲悯与智慧的“诗心”,这得益于她的家庭教育。旧学修养极深的伯父是她的启蒙者,曾给她一本诗韵,教她“一东,二冬,三江,四支……”10多岁时,伯父出题让她作诗。15岁的一个深秋傍晚,叶嘉莹长时间蹲在地上看一只快要僵死、怎么挣扎都飞不起来的白蝴蝶,她写下一首《秋蝶》,意境孤寂清冷。16岁的夏天,她作了一首《咏莲》, “如来原是幻,何以渡苍生”,追问起人生意义。 叶嘉莹一生少有安稳的日子,经历了3次大的灾祸。17岁丧母,让她比一般人提早明白了生死离别之意。1948年,她随丈夫渡海赴台。台湾当局施行白色恐怖政策,丈夫入狱,她和幼女也一度被拘,政治风暴让她无以为家。那时,她常常做“回不去”的梦。梦中,老家北平四合院的所有门窗紧闭,她进不去,只能长久徘徊于门外。1969年,叶嘉莹携全家迁居加拿大温哥华。1976年3 月24 日,叶嘉莹的长女言言与女婿永廷因车祸同时罹难…… 经过这一轮苦难,叶嘉莹突然觉悟到,“把一切建在小家、小我之上,不是一个终极的追求和理想”。 1978年春天的一个傍晚,她独自穿过一大片树林去投一封寄往中国的信。在那封信中,她申请回国教书。她说自己一生“很多事情没有选择的余地”,而这次是她唯一一次主动争取。1979年,她收到了中国教育部批准她回国教书的信,安排她先去北京大学教书,不久后又应李霁野先生之邀去了南开大学。每年3月,温哥华的大学停课放假了,她就飞回国内讲学。如此奔波30多年,直到2014年,她决定不再越洋奔波,选择了定居南开大学。 她对诗词投入了最多的情感,之外的事情,她都不在乎。她经常引用《论语》的话,说“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她通常晚上两点半睡,早上六点半就起来,所以中午要睡一会儿。水果和蔬菜吃得多,却不在乎口味。学生钟锦曾看到她自己做饭,一锅开水,青菜往里头一煮,蒸两个馒头,就是一顿。学生曾庆雨有一次帮她收拾屋子,打开冰箱,发现里面只有一点绿叶蔬菜和半瓶腐乳。 诗词几乎是叶嘉莹生活的全部,尤其是当她孑然一身迈入老年时。上学时,当年她在班上年纪最小,现在她都91岁了,从前的老师、同学一个个都已经不在了。给年轻人讲课成了她最愿意做的事。只要有人邀请,她都欣然前往。30多年来,她曾经应邀到国内几十所大学讲学,举行古典诗词演讲有数百场之多。 1979年叶嘉莹回国授课时,徐晓莉是一名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