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23566

8.3 *党费 课件(共21张PPT)

日期:2025-04-2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7次 大小:3140996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党费,课件,21张,PPT
  • cover
(课件网) 王愿坚 费 党 学习目标 PART O1 了解王愿坚及其作品,了解小说写作的时代背景。 PART O2 梳理小说的情节,注意叙述方式。 PART O3 体会文章所传达的崇高的自我奉献的牺牲精神,提高思想追求。 PART O4 分析细节描写,概括人物形象。 了解作者 第一部分 王愿坚 山东诸城人,中国电影编剧、作家。1944年到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工作,1945年参加八路军。解放战争时,在华东野战军第三纵队的报社任编辑和记者。主要作品有《党费》《粮食的故事》《普通劳动者》《足迹》《路标》《妈妈》《灯光》等,1974年与陆柱国创作了电影文学剧本《闪闪的红星》。 了解背景 第二部分 歌颂党、领袖、社会主义、人民 和帝国主义、资本主义、旧思想旧观念作斗争 回忆战争岁月,回忆苦难年代, 回忆过去生活 本文属于三大类题材中的 “回忆”类题材作品 百年礼赞 “十七年文学”是指1949年至1966年这一阶段的中国文学历程。十七年文学特点非常鲜明,因为是建国之初,全国人民对中国共产党和他的领袖是非常崇拜,思想积极昂扬。所以这一阶段的作品题材大约有三个:歌颂、回忆、斗争 。 小说创作于“十七年文学”时期。 解释题目 第三部分 党费是党员向党组织交纳的用于党的事业和党的活动的经费。交纳党费是党员对党组织应尽的义务,是党员关心党的事业的一种表现。它不仅可以为党组织提供活动经费,给党组织以经济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强党员的组织观念。按照党章规定,党员向党组织交纳党费,是党员必须具备的起码条件。 走进文章 第四部分 课文分层 01 02 03 04 引子-(第1段)由“我”交党费引出回忆 发展-(第6—29段)初到八里坳,与黄新成功接头,黄新要交党费 开端-(第2—5段)被逼上山,斗争形式严峻,“我”奉命寻找黄新 高潮-(第30—55段)再到八里坳,黄新整理咸菜欲交党费,后“我”遭围捕,黄新舍命搭救 05 结局-(第56—60段)我带着小孩安全回山里,代黄新交党费 交代了红军主力撒走以后,敌后斗争面临的严峻形势,为下文故事的展开做了必要的铺垫。 本文主人公是黄新,斗争形势的介绍有什么作用 文章标题《党费》,从文章内容看应该是黄新同志的,却是用“我”第一人称来叙述,为什么? 用第一人称进行叙述,使读者如同面对面在听一个人讲故事,贴近读者,让人感动。开篇用我缴党费为引子,采用倒叙的方式引出故事,激发读者兴趣。 1 用第一人称叙述,一方面写的是“我”的耳闻目睹,使故事真实可感,另一方面以我的视角描写了与黄新的两次见面,串起了故事,又大大压缩了作品的篇幅,突出典型的场景、细节,凸显人物形象。 2 有利于作者主观感情的抒发,把自己对黄新的感情融入其中,可以灵活地对小说中的人、事、物抒情议论,表达作者的爱憎情感、观点立场等。 3 小说中如果删去有关黄新孩子的内容好不好 为什么 情节--小说中写黄新的孩子蘸盐水、抓腌豆角等事,表现了在敌人封锁以后,农村群众生活的困苦。 人物--黄新为了缴党费,不给孩子吃咸菜,通过对比映衬侧面表现了她对党的忠诚。 主旨--黄新认为饿了自己的孩子,吃饱了共产党,就能够救更多的孩子,“我”认为苦着自己也不能苦着孩子,都体现了共产党人为真心为民的宗旨。 本文有多处前后照应的细节描写, 说说它对展开故事情节有什么作用? 前后照应的细节描写使小说的情节发展得极其自然,同时又节省了笔墨。 开头交代了“我“上山之前是干侦察员的,职业敏感使然,对于人物和环境都观察得非常仔细。魏政委交代黄新的耳朵边上有个黑痣,“我”凭着这一特征很容易地认出了她。 第一次见面时,黄新拿出党章和银洋要缴党费,而我没有收,敌人搜捕前,黄新又嘱咐了党证和银洋的事,“我”在黄新牺牲后从砂罐里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