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33001

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2课《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的繁荣》练习题(含答案)

日期:2025-04-25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9次 大小:52193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统编,答案,练习题,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的繁荣,12课,单元
  • cover
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2课《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的繁荣》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宋朝时期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 ) A.澎湖巡检司 B.北庭都护府 C.安西都护府 D.市舶司 2.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工商业较为发达,民间商人急需用一个简便的办法解决铁钱太重及流通货币不足的问题,于是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 A.铜钱 B.交子 C.会子 D.元宝 3.下列图片史料对我们了解宋代海外贸易的发展最有帮助的是( ) A. B. C. D. 4.有学者认为,宋代商业贸易的大发展,可以被称为我国“第一次商业革命”。当时商业贸易发达,最突出的表现是( ) A.出现了许多繁华的大都市 B.出现了专门的商业区“市” C.对外商业贸易交往的频繁 D.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5.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要研究当时的海上丝绸之路,最适合寻访的城市是 A.西安 B.泉州 C.开封 D.洛阳 6.“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材料反映的现象可能出现在( ) A.秦都咸阳 B.晋都洛阳 C.隋都长安 D.宋都东京 7.以下是我国经济发展变化示意图,与这三幅图相对应的大致时期依次是( ) A.南宋、唐朝中期、魏晋时期 B.魏晋时期、唐朝中期、南宋 C.魏晋时期、南宋、唐朝中期 D.南宋、魏晋时期、唐朝中期 8.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找出其中的关联,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 ———《史记 货殖列传》 材料二:“苏湖熟,天下足”———南宋谚语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 A.南宋时期南方手工业兴盛 B.南宋时期南方商业贸易繁荣 C.唐朝中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D.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 9.从秦朝的“半两钱”到汉朝的“五铢钱”,再到宋朝的“交子”,货币发生了由笨重到轻便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都市生活的繁华 B.商业贸易的发展 C.造纸技术的成熟 D.冶铸工艺的进步 10.宋朝与日本、东南亚、阿拉伯乃至非洲都保持着密切的国际贸易。日本等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对宋钱趋之若鹜,宋钱几乎成为他们的国际货币。这说明宋朝( ) A.对外贸易繁荣 B.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C.钱币制作精美 D.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11.西夏在南宋立国时取得了河湟地区,使南宋陆上贸易骤减,被迫转向以远洋贸易为主的商业经济模式。材料反映了( ) A.民族政权并立影响贸易发展 B.南宋政府出现财政危机 C.南宋与西夏的对峙局面形成 D.南宋开辟海上丝绸之路 12.宋代的主要港口设立的市舶司的职能是( ) A.监察百官 B.管理海外贸易 C.主持变法 D.管理全国农业生产 二、材料题 13.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文字说明:这是1974年泉州市后渚港出土的南宋中型远洋商船。该船长为34米,宽11米,深4米左右,载重量200吨以上。当时外国商人是中国海船的常客。 材料二:北宋中叶,汴京城人口不断增加,住户纷纷打通坊墙,临街设门。市内和坊内的店肆也都争先恐后朝着街面开设,以招徕顾客,固定的店铺更多地代替了摊席……坊市设置以及按时开闭的问题已不存在,举行夜市完全没有拘束了。城市里每日天未明到深夜甚至通宵都有营业。 ———摘编自吴慧《中国古代商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当时外国商人成为中国海船常客的原因。 (2)与长安城相比,材料二中北宋的汴京城在商业发展上有哪些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三、综合题 14.材料一: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朝中后期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京 11224760 62.9% 6624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