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1浙江高考作文 有人把得与失看成终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起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过程。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坐忘得失万象新 得与失是终点?起点?还是过程?人生如圆无始终,行者常至万象新。“居顺天命,为民日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应是勇者智者达观者的共识。 既是起点,何来得失?既处于尚未结束的过程中,何言得失?而记录终点的碑文,自己是看不见的。终日穷思果与花的先后,无补于季节的明媚,不如闲赏淡黄菊;终日深究蛋与鸡的先后,不如养鸡煎蛋。忘记996,把酒话桑麻,生活更有意义。终点、起点、过程,本浑然一体,切片剁段、设置路标是为了警示或激励后来者。干事业,需要在乎;生活,需要不那么在乎。心斋、坐忘,或是治疗患得患失的良药。 严谨对待当下事,事过俱付笑谈中。不能刷新灵魂的人,岂能作自由之舞? 每个阶段的功能的确不一样,把握每个阶段的功能实现自己的价值,人生意义自在其中,不必作得失之叹。起点是用来自我励志的,终点是用来朋友圈作谈资的,过程是用来自我强筋壮骨的。人生如圆,圆内是自己的私家花园,不随风而逝,不随命运浮沉,却随心沉淀,生生不息。圆外的世界,与你无关,无得亦无失。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亩产节节攀升,他自己起点在田野,终点在田野,过程亦在田野,唯那一抹幸福满足的微笑留给自己和家人;杜甫一生忧国忧民,按世俗眼光,属于起点低下、过程艰难、终点无亮点的“苦逼型”人才,但是,他与李白构成的双子星座,光照千秋,秒杀大唐那些“一夜看遍长安花”的科举得意者、秒杀那些“美人帐下犹歌舞”的将军们。春风十里,不如袁隆平一望无际的田野稻浪;燕然勒石,不如杜甫一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千秋情怀。得与失,如何计算?何用计算? 得与失的本质,在于“计较”二字。勇于担当,淡于计较,人生才少牵挂累赘。但不计较,却不等于无情。不计较之人,必有多情的一面。袁隆平、杜甫都是多情之人。多情之人,才有勇毅之举。博爱之人,才有心系苍生的悲悯和以身饲虎的大勇。 有了关注万象更新的目光,就少了得失计较,多了柔情;有了关心黎民苍生的情怀,就少了烦恼算计,多了豁达。“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其实一点也不怪,因为他“坐忘”的是自己的富贵仕途,记得的是百姓的疾苦;“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此等得失与嗔怪,很迷人,可以有。 附录:向下水作文学什么?|兼评龚志民新高考全国Ⅰ卷、浙江卷下水作文 陈继英(深圳第三高级中学语文正高级、特级教师) 注:本文发表于2021年6月18日《中国教育报》 下水作文,既是一种练笔,也是一种示范。教师经常写些小文章,既有利于将自己的碎片化思维系统化,也能够体味写作文的真正难处与甘苦;近年来,很多语文教师写下水作文,有的是想给学生一种示范,有的是想试试“再创作”,但不管如何,多写下水作文,都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至于有人非要从什么是“下水作文”的角度,定个标准来衡量下水作文写作水平的优劣,我看必要性不大。笔者以为,教师本来已经不在“学生考试的水里”了,然而不管基于何种目的,再身入水中,再像学生一样,在考试的水里游一游,写一写,写出的文章就叫下水作文。近年来,作家们也一样,也尝试写考试作文,写出的作文也叫下水作文。 那么对学生来说,我们应该从老师的下水作文里学习什么呢?这也是一个有意义的话题。因为老师就在我们身边,故对老师写的作文有一种亲切感,学习起来就更有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