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年上海春季高考作文 写作(70分) 有人说,所有重要的东西在很早以前就提到过了。你是否认同这一观点?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命题特点点评】 上海作文命题引人深思,看似简简单单两句的话,内涵甚为丰富,能够从社会发展规律和哲学的高度引发考生写作思维。题目设置上用一个全称判断“所有重要的东西在很早以前就提到过了。你是否认同这一观点?”“所有重要的东西”真是包罗万象,自然规律、人性人生、社会发展,物质的,精神的,无所不有。这些东西在今天,依旧有价值和意义。 当然,也不是所有重要的东西都已经被提及了,人类面临的新的生存发展困境依旧有古人所不曾提到的,比如人类如何与新冠病毒相处等新的“重要的东西”,前人也许未必提到过,这对引发考生对现代人的生存需求和精神发展的深度思考,更有重要思考价值。 该命题的巧妙在于设置两个判断什么判断?写上:“”“”的思考,为考生写作思维制造“激荡点”,以此考查考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考生写作时,需有丰厚的历史知识积淀,有对人生社会深入的思考,才能够辩证地全面地深入地表达自己的富有见地的思维认知,才会写出有深度思维的好作文。 “提到”终无用,希望在躬行 “提到”还不够,要竭尽全力去干 龚志民 在诸多领域,总有那么些人,习惯以旁观者口气诊断问题,以哲人、先知自居。在实际问题面前,随意指手划脚,开口闭口“所有重要的东西在很早以前就提到过了”,貌似高屋建瓴,实则不负责任。久之,那些善于空谈的“哲人”得意又得势,形成了一套永远正确的废话术。 该力挺怎样的言行?弘扬怎样的风气?本质上是营造怎样的干事、创业大环境的大问题。 渴望秋天收获的人,必定会在春天辛勤播种耕耘。既然是重要的东西,为什么不大胆动手去干?去推动事物向预期的方向发展?喜欢说“所有重要的东西在很早以前就提到过了”,没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和或者没有真抓实干,仅仅“提到过”,有什么用呢?诸葛亮明知马稷“言过其实不可大用”,还派他去守街亭要塞;明知关羽骄傲还让他驻守与吴国相邻的荆州,蜀国九伐中原而无果,年年“提到”“汉贼不两立,王师不偏安”也没用,因为没有能干成事的人去实现。或许因为马稷、关羽是刘备身边的红人?导致诸葛亮不愿、不敢按自己的判断去大胆用人?那么仅仅知道、提到有什么用?敢干、能干、能够解决问题的王平、魏延这些的人得不到重用。老实的实干者们,因埋头于一点一滴地尝试推进“重要的东西”的解决,还往往动辄得咎。不改变这样的大环境,任何伟业都会只停留在纸上、嘴上。韩非子说:“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强调的就是人才从基层实干中取得经验或教训的重要性。 真实干,不但要抢时间,还要竭尽全力。历史证明:无论是事前诸葛亮还是事后诸葛亮,无论是预言家还是马后炮,都不是事业成败的关键。不但要“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急行军,更需要“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锐气和实干。实干才是事业成败的关键,即使这个“干”处在是“摸着石头过河”阶段,也比空谈强,也比只“提到”有效。只知把“所有重要的东西在很早以前就提到过了”挂在嘴上,易导致空谈误国。民族复兴道路任重道远,成败在于实干,在于干出结果,不是靠“提到”、知道、想到,更要能敢干、去干、能干,在干的过程中分析、总结、再尝试,把“重要的东西”变成正在解决或已经解决的东西。改革开放40多年,实干带来了国家富裕;建党百年,是实干实效赢得了民心。实干才能兴邦,干,是走向民族复兴的第一要素。 奋发的国民,绝不能沉浸于成为自我陶醉的先知分子,绝不能停留于做知道分子、知识分子,更要做埋头苦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