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导读·要点总结】 1.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的标志?近代中国工业化起步于? 2.我国在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同时期又开展了什么建设? 3.我国实施社会主义改造的领域?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时间及标志? 4.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失误有哪些? 对这一过程的的认识? 民主政治建设 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洋务运动 1953-1956年:过渡时期 历史时期: 1956-1976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民主政治建设: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①成就 ②失误与曲折 第一个五年计划 三大改造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 文化大革命 整体感知 八下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1949年 1956年底 1958年 1966年 1976年 1953年 1957年 1954年 1965年 政治协商会议制度确立 “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 宪法》颁布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一五” 计划 完成 首先完成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文化大革命” 制度 确立 探索 失误 建设 成就 “一五”计划、 三大改造开始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文革时期 过渡时期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时期划分 时空观念 名词解释 工业化:指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以至取代农业,成为经济主体的过程。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 知识回顾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何时开始?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有何特点? 洋务运动时期 ①总体比较落后(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 ②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薄弱) ③地区分布极不均衡 (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江沿海的大城市) 一、经济建设———一五计划” 一、经济建设———一五计划” 背景 产品 1952年产量 比1949年增加 比历史最高水平增加 粮 1.639亿吨 49% 9.3% 棉 130.4万吨 193% 53% 钢 135万吨 754% 46.2% 煤 6649万吨 105% 7.4% 发电 72.6亿千瓦时 68.1% 21.9% ①新中国成立前夕,由于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和国民政府的搜刮,以及多年战争的破坏,国民党统治区的经济已经濒于崩溃。 材料: 建国初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采用经济封锁、政治孤立、军事包围等手段制裁中国,妄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对我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解读(赵学琳,陆静) ②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③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 ④我国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制裁(国际) 一、经济建设———一五计划” 2.梳理实行一五计划的目的、起止时间、基本任务 一五计划 目的 起止时间 基本任务 成就 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计划(1953-1957),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同志主持制定的,1955年7月经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 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1953-1957 ①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为什么优先发展重工业? ①受苏联影响;②工业基础薄弱;③加强国防的需要; ④正常国际交往被切断。 ②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③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一桥、二铁、三公、四厂 一、经济建设———一五计划”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新藏公路 川藏公路 川藏公路 宝成铁路 鹰厦铁路 学法指导:如何读地图①看图名②看图例③看图注: 成就:一桥二铁三公四厂 成就 工业 交通运输业 ①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