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51310

3.3元素  课件(共29张PPT 内嵌视频)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日期:2025-04-26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6次 大小:5747498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3.3元素,人教,九年级,化学,初中,2024
  • cover
(课件网)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3 元素 3.3 元素 元素周期表 核心素养目标 科学态度与责任: 通过徐寿对元素中文名称的贡献感受化学发展历程中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增强对化学学科文化价值的认同,激发传承科学精神、探索化学奥秘的责任感。 化学观念: 建立 元素的的概念,形成 “物质由元素组成,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 的认知体系,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及元素周期表对化学研究的指导作用。 科学思维: 通过分析元素与原子的关系、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如原子序数与核电荷数关系),培养归纳推理与模型认知能力;借助对 “化学反应中元素不变” 的分析,发展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思维。 重点 元素的概念及与原子的区别联系; 元素符号的书写、意义;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族)及应用。 难点 元素概念的抽象理解(基于质子数对原子分类); 元素周期表中隐含的规律(如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联)及微观本质。 课前导入 课前导入 生活中处处可见元素的 “身影”:呼吸的氧气由氧元素组成,饮用的水包含氢、氧元素,就连蛋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也由碳、氧、钙三种元素构成。再看地球,地壳中氧、硅等元素含量丰富;而我们身体的运转,也依赖碳、氢、氧等元素的参与。但究竟什么是元素?元素如何用科学符号简洁表示?元素周期表又如何像 “化学地图” 一样,展现元素间的规律?今天,就让我们化身 “元素探索者”,揭开元素的神秘面纱,探寻物质组成背后的科学密码! 01 元素 元素是什么? 人们利用化学方法分析众多的物质,发现组成它们的基本成分———元素其实只有一百多种,就像可拼写出数十万个英文单词的字母只有26个一样。 例如,蛋壳、贝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CaCO3,如图),而碳酸钙是由碳、氧、钙这三种元素组成的。又如,氧气(O2)和二氧化碳(CO2)的组成和性质不同,但它们都含有氧元素。 蛋壳、贝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 元素的定义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为元素。 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决定元素种类。 →eg:氧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这些氧原子的原子核内都含有8个质子,即核电荷数为8。化学上将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为8的所有氧原子统称为氧元素。同样,将质子数为1的所有氢原子统称为氢元素,将质子数为6的所有碳原子统称为碳元素。 对元素的理解 →对一类原子的理解: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几种原子。如氢原子(质子数为1,中子数有0、1、2)。 →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数不同的原子和离子。如钠原子和钠离子。 →不同元素的根本区别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如氢的质子数是1,氧的质子数是8。 →元素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是一个宏观概念,因此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元素的性质和种类 →元素的种类:物质的种类很多,但组成它们的元素却只有100余种。 →元素的性质: ①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②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而原子和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 元素 原子 概念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观粒子 不同点 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②是宏观的概念 ③只能组成物质,不能构成物质 ①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②是微观的概念 ③可构成分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 相互 关系 原子与元素是个体与总体的关系,元素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地壳中元素的含量 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 →多数元素含量虽然很少,但它们的作用却不可忽视,例如碳、氮、硫、磷等元素,都是组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