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编版历史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评估卷(B)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2道试题,每题2分,计24分。每道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苏美尔人的文学作品中,常出现“庄稼成熟了,猖獗的洪水来将它淹没”这类描述;其数学文献中则有诸多关于牲群、谷物计量和土地测量的记载。这有助于研究 ( ) A.两河流域成文法的发展 B.两河流域的农业文明 C.古代埃及的社会经济 D.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2.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蛮族王国的建立让罗马教会意识到要寻求新的政治保护。而法兰克王国从克洛维到查理大帝,为了巩固统治和进行扩张,也深知需要罗马教会这样一个强有力的精神工具。材料体现出欧洲中世纪的政治特点是 ( ) A.封建王权至高无上 B.教权和王权相互利用 C.教会权力高于一切 D.教权与王权相互争斗 3.12世纪,经济发展需要数学计算知识和商业经营技能,但以宗教为主的教育无法满足现实的需要,一些商人集中的城镇逐渐打破宗教垄断教育的局面。到13世纪,西欧出现了很多新创办的大学。这说明大学的创办 ( ) A.得到国王和教会势力的支持 B.为后来文艺复兴打下了基础 C.推动了西欧文化教育的发展 D.满足了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4.某书的其中一个故事讲述了商人辛巴达经历七次航海的旅行。他大都是从巴格达出发,走海路顺流而下到达巴士拉,然后一直向东航行,最终抵达“中国城”(海南岛)。该书最有可能是 ( ) A.《荷马史诗》 B.《天方夜谭》 C.《神曲》 D.《马可·波罗行纪》 5.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下面文物反映了古代世界不同区域文明 ( ) A.逐渐连为一个整体 B.暴力冲突与和平交往交织 C.大力传播宗教文化 D.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 6.以下是欧洲13世纪的生产关系中出现的新现象,它标志着西欧( ) A.海外贸易开始兴起 B.生产方式资本主义化 C.古典文化逐渐兴起 D.经济全球化的开始 7.1522年的某一天,西班牙国王举行褒奖仪式,赐予远航归来的船长一枚带有地球标志的勋章,上面写着“你们首次环绕我航行一周”。以下属于这次远航经历的是( ) A.第一次到达美洲 B.第一次到达非洲最南端 C.第一次到达印度 D.第一次完成环球航行 8.九年级(1)班举行辩论赛,下面是双方选手的主要观点,据此可知此次辩论的主题是 ( ) 正方:它为欧洲积累了巨额财富,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反方:它使非洲丧失了近1亿的精壮人口,给非洲社会带来不可估量的破坏 A.新航路开辟的利弊 B.文艺复兴的利弊 C.“三角贸易”的利弊 D.工业革命的利弊 聚焦欧美资本主义革命,勾勒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与演变。回答9、10题。 9.1787年美国宪法依据分权制衡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该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但它仍然允许奴隶制的存在。这表明1787年美国宪法 ( ) A.妥协与传承并存 B.创新与进步并存 C.进步与局限并存 D.妥协与激进并存 10.绘制时间轴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式之一。下面所绘时间轴上的历史事件共同反映的时代主题是 ( ) A.殖民地人民的英勇抗争 B.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来临 C.封建制度的风雨飘摇 D.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与扩大 11.汤因比提出,在1763—1871年这风云变幻的百余年间,最为重要的事情就是人类控制自身和征服人类之外的自然界的能力, 获得了突飞猛进的长足发展。这些主要得益于( ) A.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B.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C.人文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 D.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诞生 12.历史结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 ①新航路的开辟—把世界连为一个整体 ②处死国王查理一世—英国进入共和时代 ③波士顿倾茶事件—美国独立战争开始 ④《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诞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共3道试题,计36分) 13. (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