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58627

4.2《扬州慢》课件(共25张PPT)

日期:2025-05-0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6次 大小:287057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扬州慢,课件,25张,PPT
  • cover
(课件网) 扬 慢州 南宋姜夔的《扬州慢》写的是战乱后 的扬州,课本却配了清代石涛的《淮扬洁 秋图》———相隔500多年,季节也不同, 为何选它 看这画:秋水萧瑟,孤舟残屋,和词 中“荠麦青青”“废池乔木”的荒凉是否呼应 扬州在姜夔笔下是南宋金兵铁蹄后的“空 城”,在石涛画中是清代洪水后的沧桑。两 件作品跨越时空,却用词与画共同刻下了 扬州的伤痕。 今天,我们就从这幅画出发, 一起品 味姜夔笔下的‘黍离之悲’。” 图画导入 01. 反复吟诵,感受词的韵律,背诵本词。 02. 运用联想和想象,品味词的意境,深切感受黍离之悲。 (重点) 03. 学习词中对比、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用典的艺术手法。 (难点) 04. 体会作者蕴涵在作品中的忧国伤时、抚今追昔的哀思。 学习目标 知人论世 姜夔(约1155—约1221),字尧章,自号白石道人 ,饶州鄱阳(今属江西)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 一 生屡试不中,布衣终生,最后在贫困交迫中死于杭州西 湖之畔。他诗词俱工,词尤负盛名。 词风清空雅正,多 为记游、咏物、感叹身世飘零与情场失意之作,也有寄 寓忧国伤时之作。姜夔喜欢自创新曲,本篇《扬州慢》 即其自度曲之一。 在南宋词坛上,姜夔、辛弃疾、吴文英鼎足而三, 成为 “清空”词派的代表作家。 主要作品:《白石道人诗集》。 写作背景 扬州自隋开运河后即成为南北运输要道,富商大贾,云集其内, 歌楼舞榭,林立其间。 靖康之变(1126年)后,北宋灭亡,宋王朝南渡,此后金人屡 次南侵,与金隔淮相守,南宋朝廷苟安半壁,朝纲废弛。于是昔日 繁华都会一变而为边城。绍兴三十一年,金人十万铁骑破扬州, 大肆掳掠,“横尸二十里”,破坏极其惨重。 淳熙三年(1176)的冬至日,21岁的姜夔经过扬州,目睹城里萧 条荒凉的景况,缅想它原有的繁荣华美气象, 黍离之悲油然而生, 就写了这首《扬州慢》词来抒怀寄意。 慢词是宋词的一种体裁,因曲 调节奏舒缓、结构较长而得名 。多用于铺陈叙事或抒情,字 数通常在91字以上,讲究章法 布局和音律和谐。 广 陵 、维 扬、江都、芜城、吴州、 邗(hán)、 南兖(yǎn) 州 扬州富庶甲天下。 ———《 资治通鉴》 素有淮左名都之誉。早在六朝时,就 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之说 解题 慢 扬州别称: 读序 思考:小序主要交代了哪些信息 写作时间 所见所闻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jì), 荠(jì) 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 之悲也。 写作缘由 他人评价 丙申年冬至这天,我经过扬州。夜雪初晴,放眼望去,全是荠草和 麦子。进入扬州, 一片萧条,河水碧绿凄冷,天色渐晚,城中响起凄 凉的号角。我内心悲凉,感慨于扬州城今昔的变化,于是自创了这支 曲子。千岩老人认为这首词有《黍离》的悲凉意蕴。 黍离之悲 指故国残破昔盛今衰的悲思。 《毛语序》称,西周灭亡后,周 朝大夫行至旧都镐京(今西安),见昔日宫殿尽毁,废墟上长 满黍子(黄米),心生悲凉,写下: 《诗经 · 王风 · 黍离》节选: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行迈:行走。靡 (mǐ) 靡 :行步迟缓貌。摇摇:心神不定的样子。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 空 城 。 扬州自古是著名的都会,这里有著名游览胜地竹西亭,初到扬州 我解鞍下马停留一会儿。昔日繁华热闹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 麦,一片荒凉。金兵侵略长江流域地区,洗劫扬州后,只留下残存的 古树和废毁的池台,都不愿再谈论那残酷的战争。临近黄昏,凄清的 号角声响起,回荡在这座凄凉残破的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