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选必下古诗词诵读单元 登快阁 黄庭坚 我们学过哪些登临诗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 《后庭》遗曲。 ———王安石《桂枝香 ·金陵怀古》 背诵课文,感受作者坦荡的胸襟,体会作者知音难觅,希冀弃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 审美鉴赏与创造 文化传承与理解 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词,提高阅读诗歌能力。 分析意象和意境,把握情感,分析表现手法。 反复吟咏,体会诗人的生命气质与人生智慧。 由 人、书法家,是江西诗派开山之祖。 黄庭坚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均有成就。 与张 耒、晁补之、秦观合称“苏门四学士” (都游学于苏轼门 下 ) 。黄庭坚的诗,被苏轼称为“山谷体”。黄庭坚的书法 独树一帜,自成一家,与书法家苏轼、米芾和蔡襄世称“宋 四家”。在文学界, 与苏轼并称“苏黄”。作品有《山谷词》 作者简介 黄庭坚(1045-1105), 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 (fú) 翁,又称黄豫章,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北 宋诗人、词 《豫章黄先生文集》等。 中 黄庭坚(1045 — 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 晚号涪翁,黔安居士,八桂老人。北宋诗人,书法家。 修水县人。其父黄庶庆历二年(1042)进士,仕不 得志,遂刻意于文词,作诗学杜甫,有《伐檀集》传 世。舅父李常(字公择)也是一位诗人兼藏书家。使 黄庭坚从小生长在文学空气浓厚的书香家庭。 黄谷 朱游孝友神爱草诗 新知讲解 作 者 辛 于 貶 所 累 赠 太 師 # 《牧童诗》。李常为之惊奇,称他有“一日千里之功。” 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黄庭坚第二次参加省试,以 一首《野无遗贤》诗,中了第一名。第二年,再到汴京 (今开封)参加礼部考试,中了三甲进士,登上仕途。 元丰三年(1080年),黄庭坚入京改官,被任为吉州太 和县(今江西省太和县)知县。为了了解人民的生活实 际情况,他常常深入穷乡僻壤,将农民的疾苦,如实上 报,减轻农民负担。 黄庭坚自幼聪颖异常,五岁能背诵五经,七岁写过一首 新知讲解 中 黄庭坚出于苏轼门下,与张耒、秦观、晁补之并称为“苏 门四学士”,后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其最重要的成 就是诗。诗论标榜杜甫,但是强调读书查据,以故为新, “无一字无来处”和“脱胎换骨,点铁成金”之论。艺求 上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硬涩的风格,其诗多写个人生 活。他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 他又能词,兼 擅行、草书。书法初以周越为师,后取法颜真卿及怀素, 受杨凝式影响,尤得力于《痊鹳铭》,笔法以侧险取势, 纵横奇倔,自成风格,为“宋四家”之一。 文 学 成 就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江西诗派 · “江西诗派”的鼻祖:江西诗派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如 补 有正式名称的诗文派别。 祖:杜甫 宗: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 "夺胎换骨" "点铁成金"———无一字无来处 ·“自成一家”———无斧凿痕 中 中 新知讲解 黄庭坚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 骂数 善 拿泉 靠 然 者 松 老 依 山 集 M 儿 平 书 法 成 就 我来名之 梦 年 黄庭坚行书 黄庭坚草书 松 風 高 三 2010年黄庭坚书法《砥柱铭》拍出4.368亿天价,每字价值超 100万元,创下了中国艺术品拍卖迄今为止第二高价格纪录,全文 600多字,长达8.24米,加上历代题跋,总长近15米,是黄庭坚现 存最长的大字行楷。 于 知 变 騙 愣 詐 花下愚可告 熟 事 兼心者 吾 如 砥 柱 夫 道 交 丧 若水上之浮 逼 既 可 名 之 師 表 不 食花 剔 種 文 座 傍并得雨師 喬猶然持祗 柱之節小奉身 智 之 毒 悦 愚 畏 懼 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