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76204

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04-3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0次 大小:5078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贵州省,学期,答案,试题,语文,考试
  • cover
贵州省兴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三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一、阅读(70分) (一)阅读Ⅰ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本题共5个小题,共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各题。 材料一: 研究杜诗的人,论杜诗风格,多说沉郁顿挫。解释却又各自不同。我以为杜诗的风格,不都是沉郁顿挫,毋宁说他的律体乃是以清新为本的,而又纵横变化,兼之典丽精工,独成一格,五、七绝(共138首)是以清逸曲峭为主的。唯五言古诗和七言古诗确是以沉郁风格为主。 对于“沉郁”一词,我以为它是用刘歆给扬雄索《方言》目录的信中的话。信中说:“非子云澹雅之才,沉郁之思,不能终年锐精,以成此书。”所谓“沉郁”,就是深沉积久的意思,与郁结抑塞的意思不同。杜甫《进〈雕赋〉表》:“沉郁顿挫,随时敏捷。扬雄、枚皋之徒,庶可企及也。”据说扬雄作文,思致迟滞,而枚皋敏捷,摇笔文成,所以杜表“沉郁”一句是指扬雄,下句“随时敏捷”是指枚皋。杜以为自己兼有扬、枚二人的长处,思既深沉,才又敏捷。再则,“沉郁顿挫”一语,后杜诗、杜文,绝未再用。可见杜甫并不认为这句话可以说尽他的诗风。杜诗近体既然不可以用沉郁顿挫包举,而杜的五、七言律、绝,共有930首,加上长律127首,共1 057首,约占现存杜诗(1 453首)的百分之七十,则知用杜一时之语沉郁顿挫概指杜诗风格,实在并不很妥当。 杜所谓“沉”,乃是高标远致、厌薄凡俗的心情,其所谓“郁”,亦与物多忤所积不平的愤懑。沉不是沉冥,郁也不是忧郁。合起来说是,执持弘毅叫作沉,感激苍茫叫作郁。取《奉先咏怀》诗语表述其词,那么,“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兀兀遂至今,忍为尘埃没”就是沉。“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取笑同学翁,浩歌弥激烈”就是郁。 至于顿挫,不是风格,而是一种写作方法。 杜甫在《同元使君〈舂陵行〉》诗序中说:“不意复见比兴体制,微婉顿挫之词。”顿挫一词,盖出《文赋》:“箴顿挫而清壮。”看陆机用“顿挫”一语,似不离含蓄曲折的意思。杜甫语意,亦大体如此,是指曲折停顿、句断意连(近于现代文学术语的跳跃)、微婉含蓄处。 清代杜诗评论家讲顿挫的有方东树。他的《昭昧詹言》卷十二、卷十八专讲杜诗。卷十八讲律诗,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云:“起四句沉著顿挫。”评《因许八奉寄江宁旻上人》云:“只是顿挫,不直率联接。大约诗章法,全在句句断,笔笔断,而其意贯注。一气曲折顿挫,乃无直章、死句、合掌之病。”他所谓的“顿挫”就是句断笔断,而意思连贯叫作顿挫。 方氏讲律诗中顿挫,似说得极端一些。如果作诗真是必须句句断,不许句相连接,那么如“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流水一意,句间不断,为什么成为传诵之句?大抵清人论诗,都不免以自己做试帖诗的方法去说杜诗,他们说的“章法”,实是依题作诗法,他们讲的一套刻画题目的所谓章法、句法、字法,全是从做八股文中得来。他们不懂得真正的诗都是无题的,真正的诗也无定法。但这里为什么又引他们的说法呢?因为文学毕竟是用语言文字做手段(或媒介)的事物,诗人的表情达意一方面得遵照语文习惯办事,一方面也总是从前人的文学传统发轫的;诗文评论家如果熟知语文规律,同时又熟悉诗人所熟悉的文学遗产,那么,他的评论总还不至于完全落空,完全郢书燕说。 总之,我以为沉郁顿挫是两方面的事,沉郁是文学风格,以思想为主调。顿挫是文学手法,是通用工具。二者颇有关联,所以也可以并提。但毕竟有别,所以亦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