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78694

1.3 《庖丁解牛》 课件(共47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5-05-0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3次 大小:2557060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4-2025,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庖 丁 解 牛 《庄子》 蝴蝶是我,我就是蝴蝶。 一群人在人家梦里打来打去,有意思吗?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我的坐骑可是纯天然无污染。 人非草木,安知草木无情? 你们眼中的庄周 庄子 名周,约生于公元前369年,死于公元前286年,战国时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庄子的主要思想是清静无为。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由于现实的束缚和苦闷,他还倡导精神超脱,主张彻底摒除世俗名利地位之心,入于精神自由的“逍遥”之境。 作者简介 批判现实社会,向往自由 现存33篇:《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其中《内篇》一般认定是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出于庄子门人及后学之手。 《庄子》善于虚构,大多是寓言作品,“寓真于诞,寓实于玄(深奥、玄妙)”。想象奇妙,构思巧妙,意境开阔,描绘生动,善于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对后世文学有较大的影响。《庄子》被人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 据传,庄子曾隐居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称其著书《庄子》为《南华真经》。 《庄子》 作品简介 庖丁:古汉语中的一种人物称谓法 春秋战国时代人们称呼以某种技艺为职业的人,习惯以“职业+名”的方式。 师襄:就是名叫襄的乐师。 师旷:就是名叫旷的乐师。 弈秋:就是名叫秋的围棋高手。 优孟:就是名叫孟的优伶。 匠石:就是名叫石的匠人。 医和:就是名叫和的医生。 “庖丁解牛”是《庄子·养生主》里的一则寓言。题目是后来加的。 解题 庖丁:庖:厨师。丁:厨师的名字。 解牛:指剖开,分割牛的肢体。 庄子认为,养生之道重在顺应自然,忘却情感,不为外物所滞。庄子主张的是“至知/无知”,既知识不能简单地说“越多越好”或“越少越好”,而是要区别清楚。顺道知识越多越好,悖道知识越少越好。所以,求知既是知识增加的过程,也是鉴别所得知识是否合道,并剔除悖道知识的过程。这里的“道”,可以理解成真理。本文字里行间表面虽是在谈论养生,实际上是在体现作者的哲学思想。 本文节选自其中第二部分。 庄子·内篇·养生主 这是一篇谈养生(达到精神的自由与逍遥)之道的文章。 “养生主”意思就是养生的要领。 解牛之礼 在先秦时期,牛是非常尊贵的祭品以及礼品,人们非常看重牛,解牛这一举措也并非寻常,牛通常用于祭天、祭地、祭宗庙、王飨xiǎng等祭祀活动中。 庖丁用的不是普通的杀牛刀,而是祭祀宗庙场合的礼器刀具———鸾刀。并且这种刀的刀环位置是一个铃铛,因此每一个动作都会发出悦耳的声响。更进一步,庖丁用礼器来解牛,动作和刀环铃声都合乎祭祀音乐的节拍,这极有可能是一次祭祀表演,而非厨师炫技或者梁惠王的心血来潮。正所谓“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shǐ”。庖丁解牛的故事可能实际描述的是一国之君观摩祭祀演练的纪实。 庖páo丁解牛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lǚ,膝之所踦yǐ,砉xū然向xiǎng然,奏刀騞huō然,莫不中zhòng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zhòng《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hé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hào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xì,导大窾kuǎn,因其固然,技经肯綮qìng之未尝,而况大軱gū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zhé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rèn若新发于硎xíng 。彼节者有间jiàn,而刀刃者无厚;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