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语文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2882754
7.1《风景谈》课件(共33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日期:2025-05-0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5次
大小:3805184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张
2024-2025
,
必修
,
选择性
,
语文
,
高中
,
统编
(
课件网
) 风景谈 作者:矛盾 01 观赏下面的风景图,你觉得美吗?请说明缘由 美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和社会性 素养目标 1.了解茅盾的生平及其创作成就,积累文学常识。 2.梳理六幅风景的内容,认识议论性语句在文章中的线索作用。 3.分析对比、烘托手法,理解散文“景”和“情”相辅相成的关系。 4.体验解放区军民崇高的精神境界,培养珍惜和平美好生活的真挚情感。 题目解读 “风景谈”即谈风景,是宾语前置。 所谓“风景”,《辞海》中的解释是“风光景色”,即可供人观赏的建筑物、自然景象等。 作者简介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省嘉兴人。是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声望的革命作家、文化活动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在六十余年的文学活动中,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接编改革《小说月报》,倡导“为人生”的艺术,有力地推进了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茅盾文学奖 1981年,根据茅盾先生遗愿,将其25万元稿费捐献出来,设立了茅盾文学奖。 “茅盾文学奖”是中国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文学奖。 “茅盾文学奖”是中国长篇小说的最高奖项之一。 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路遥《平凡的世界》,霍达《穆斯林的葬礼》 第四届茅盾文学奖:陈忠实《白鹿原》 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贾平凹《秦腔》,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莫言《蛙》,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 第十届茅盾文学奖:梁晓声《人世间》 写作背景 《风景谈》写于1940年12月,此时的茅盾离开延安置身于国统区重庆的白色恐怖之中,这里没有创作的言论自由,要讴歌延安抗日根据地军民更是不可能的。那么,是什么驱动作者不畏险恶环境,另辟蹊径,采用含蓄的艺术表现手法,抒发了对根据地军民和谐生活的赞美之情呢?这就是茅盾在经历了十多年动荡不安的生活后,对延安军民和谐生活的热爱、向往和追求使然。 茅盾在他的回忆录中说:“我写了延安的风景,而把政治寓于风景之中。” 字音字形 给下列字词注音 癞( lài )头 颀( qí )长 掮( qián )客 黑魆魆( xū ) 干坼( chè ) 锄锹( qiāo ) 浅濑( lài ) 札( zhá )记 偎( wēi )依 瞥( piē )见 半爿( pán ) 贻( yí )笑大方 课文研读 一、诵读课文,简要概括本文谈了哪几幅风景? 试给每幅风景都拟一个小标题。 1 2 3、4 5、6 7、8 9、10 课文研读 二、文章题目为《风景谈》,请说说作者描摹的六处风景的精神内涵,谈一谈作者认为什么样的“风景”才是“真的风景”。 课文研读 这幅画面表现了沙漠自然风光的什么特点? 文章突出这些特点的目的是什么? 01 描写了沙漠自然风光苍茫、单调、寂静的特点,以此反衬驼队(人的活动)的出现给沙漠带来了生气,并发表议论———自然界伟大,人类更伟大。(作者的基本观点,也是全文的中心所在)。 精神内涵: 总领全文,揭示人类比自然更伟大 庄严妩媚 课文研读 思考:作者描绘第一幅风景,为什么不从驼队出现时写起,而是先描绘了一幅空旷沉寂、没有人迹的沙漠景观呢? ①前后形成强烈的对比,形象地告诉人们:无论是多么单调沉寂的去处,只要有了人类的活动,就可以产生奇迹,变成一幅动人的“风景”。为后文歌颂人类的伟大,歌颂抗日军民埋下伏笔。 02 ②这样写有一定的“曲笔”作用,便于发表,适应同国民党反动派斗争的需要。 ③这样写使文章别具一格,在此基础上,下文逐一展开画面,层层深入地表现主题,体现了层层铺垫、环环紧扣的特色。 课文研读 蓝天、白云、黑的山、梯田和庄稼,成就了一幅剪影,伴随而来的是“粗朴的短歌”“愉快的旋律”,反映出黄土高原(解放区)人民的辛勤劳作和他们的淳朴、愉快的心情,表现了延安人民的精神面貌。 这幅画面描绘了哪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北京市中关村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扫描版,含答案)(2025-04-30)
河北省2025届新高考临门卷3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2025-04-30)
《阿房宫赋》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2025-04-30)
河北省2025届新高考临门卷4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2025-04-30)
北京市育才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扫描版,无答案)(2025-04-30)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