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86563

精读引领课1古诗词三首 教学设计

日期:2025-05-03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0次 大小:17125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精读,引领,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 cover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致性课时备课 课题 1.古诗词三首 教 材 分 析 《古诗三首》包括《四时田园杂诗》(其二十五)《宿新市徐公店》两首诗和《清平乐·村居》一首词。《四时田园杂兴》是南宋诗人范成大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园诗,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部分,每部分各十二首,共六十首,本首是其中的第二十五首,是《夏日田园杂兴》第一首,描写了初夏时节江南的美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田园风光、田园生活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宿新市徐公店》描写的是使人住在新市徐公店所见的生机勃勃的春天的景色,表达了使人对春天乡村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内容分析 (一)识字与写字 “杂”“篱”两个既是一类字也是二类字,一类字有“杂”“稀”“篱”“蜻”“蜓”“蝶”6个。 “徐”“疏”既是一类字也是二类字,一类字有“宿”“徐”“疏”三个生字。 阅读 第一首诗歌前两句选取了初夏农村特有的四种景物,梅子、杏子、荞麦花、菜花,“金黄”“雪白”写出了梅子、麦花的颜色特点,“肥”和“稀”分别写的是杏子和菜花的形态特点,梅黄杏肥,麦白菜稀,有花有果,有色有形。 后两句“无人过”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因为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村中白天很少见到行人。最后一句以蜻蜓和蝴蝶的飞舞来衬托村农忙时节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更显寂静。 语言朴实、细致,文笔清新,充溢着江南乡村宁静、质朴的乡土气息,意境活泼自然。 第二首诗歌前两句描写了稀疏的篱笆、深远的小径、刚长出新叶的树,勾勒出一幅宁静、自然、朴实的的乡村风景,后两句写儿童捕蝶的欢乐场景,“急走”、“追”是快速奔跑追逐的意思。这两个动词十分形象贴切,将儿童的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而“飞入菜花无处寻”则将活动的镜头突然转为静止。“无处寻”三字给读者留下想象回味的余地,仿佛面前又浮现出一个面对一片金黄菜花搔首踟蹰、不知所措的儿童。 前二句写农村景色,是静态描写;后二句写儿童和蝴蝶,是动态描写,动静结合,自然真切,别有风趣。 《清平乐·村居》在描写手法上,这首词,没有一句使用浓笔艳墨,只是用纯粹的白描手法,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上阕头两句,写这个五口之家,有一所矮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房屋有一条流水淙淙、清澈照人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青草。在这里,作者只用了淡淡的两笔,就把由茅屋、小溪、青草组成的清新秀丽的环境勾画出来了。三四两句,描写了一对满头白发的翁媪,亲热地坐在一起 ,一边喝酒,一边聊天的优闲自得的画面,这几句尽管写得很平淡,但是,它却把一对白发翁媪,乘着酒意,彼此“媚好 ”,亲密无间,那种和协、温暖、惬意的老年夫妻的幸福生活,形象地再现出来了。下阕四句,采用白描手法,直书其事,和盘托出三个儿子的不同形象,大儿勤劳,中儿手巧,小儿顽皮。 从作者对农村清新秀丽 、朴素雅静的环境描写,对翁媪及其三子形象的刻画,表现出词人喜爱农村和平宁静的生活。 习作 第1首后两句中“篱落无人过”是静态描写,蜻蜓、蝴蝶的飞舞属于动态描写,有选择有重点地描写动态或者静态景物特点,动静结合,突出景物的特点,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第2首诗所选取的景物极为平淡,所描绘人物的活动也极为平常,但由于描写景物与人物活动相结合,动静相间的写作手法,成功地刻画出农村恬淡自然、宁静清新的早春风光。 第3首全词以白描手法描述了农村的乡土风俗,呈现出一种清新宁馨的风格 口语交际 读诗句,想画面,说情景。 综合性学习 阅读其他田园诗歌,感受范成大田园诗歌清丽、纯朴的特点。 关系建构 本单元的阅读要素是“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写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