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87291

第4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课件(16ppt+视频)

日期:2025-05-18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4次 大小:22831819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4课,安史之乱,唐朝,衰亡,课件,16ppt+
  • cover
请同学们自主学习课本P20—23页的内容 1.梳理安史之乱的背景、时间、影响? 2.黄巢起义的背景、过程、结果? 杜甫 忆昔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 无家别 寂寞天宝后, 园庐但蒿藜。 我里百馀家, 世乱各东西。 ·“开元”和“天宝”都是唐朝哪个皇帝的年号? ·杜甫的两首诗反映出他在位期间唐朝国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是什么事件导致了这一变化呢? 繁 荣(前期) 衰败(后期) 唐玄宗 安史之乱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4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一、由盛转衰———安史之乱 1.原因: 根据课文并结合材料分析“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唐玄宗宠幸杨贵妃,从此荒废朝政。他重用宦官高力士,又把朝政交给口蜜腹剑的李林甫,还提拔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担任宰相。这些人把持大权,排斥贤能,致使朝政黑暗腐败。 —统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 从713—755年, 唐对吐蕃用兵26次,对突厥用兵12次,对契丹用兵9次 ……这些战役中,唐朝军队经常吃败仗……唐朝的边境局势是烽火不断,战火绵连。 9万 中央兵数 边境兵数 49万 胡人安禄山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担负唐朝东北地区防御重任,势力逐渐膨胀。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节度使】唐朝在边境和重要地区设置军事重镇,称为藩镇,藩镇的长官即为“节度使”。节度使权力极大,不仅掌握庞大的军队,而且兼管辖区的行政和财政。 唐代兵力分布表 ①唐玄宗在位末年,朝政腐败,奢侈之风日盛。 ②社会矛盾日趋尖锐,边疆形势紧张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 ③节度使权力过大,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④安禄山兼任三镇节度使,势力膨胀,威胁中央 一、由盛转衰———安史之乱 2.概况: 755—763年 安禄山;史思明 结果: 时间: 人物: 过程: 安史之乱:是755—763年,由唐朝将领安禄山和部将史思明向唐朝中央政府发动的、争夺权力的战争。 一、由盛转衰———安史之乱 2.概况: 755—763年 安禄山;史思明 时间: 人物: 过程: 安史之乱:是755—763年,由唐朝将领安禄山和部将史思明向唐朝中央政府发动的、争夺权力的战争。 755年,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唐玄宗仓皇逃往成都,途经马嵬驿时士兵哗变,杨贵妃被赐死(马嵬驿兵变),叛军占领长安。 唐肃宗继位,重用郭子仪等将领,在回纥援助下,763年平叛成功 从河北南下,攻占洛阳,攻下潼关,逼近长安 一、由盛转衰———安史之乱 3.影响: 材料一 ①使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 材料二:安史之乱前,全国户数890多万,乱后仅剩190多万。北方黄河流域所受破坏最重,“北自覃(tán)怀,经于相土,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旧唐书》 ②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损失严重; 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形势图(820年) 比较一下安史之乱前、后期唐朝统治局面的变化。 ③中央权力衰微,节度使拥兵自重, 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1.黄巢起义的背景: 中央 地方 百姓 中央 统治腐朽,宦官专权 地方 藩镇割据 赋役繁重 生活困苦 连年灾荒 农民起义 847年, 王仙芝在今河南起义。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2.黄巢起义的概况: 黄巢 想一想,作者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抱负? 黄巢,曹州人,出身于富豪家庭,屡举进士不第,以武装贩私盐为生。唐末农民战争爆发后,黄巢被推为起义军首领,采取大规模流动作战的方式,壮大了起义队伍。 黄巢率起义军攻占长安后,在唐军的联合围剿下,被迫退出长安。后因寡不敌众,黄巢在狼虎谷牺牲,起义失败。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领袖 过程 结果 影响 黄巢 被朱温等人联合镇压 唐朝受到致命打击。 转战南北,夺取广州攻入长安, 881年建立大齐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