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复习四 写作 知识导图 【二轮任务】 结合一轮备考及阅卷大数据来看,考生在写作二轮复习中容易出现以下失误: 1.多元型作文思维欠缺,思辨意识不强。 2.审题抓不住关键点,不会根据不同材料审题,立意不精准。 3.文体意识不强,结构不严谨。 4.作文缺少“自我”认识,缺乏针对性。 在二轮复习中,要进一步强化作文各方面的训练。得语文者得高考,得作文者得语文,务必保住作文这“半壁江山”。 首自查 找增点 心中有方向 对于以下做法,自己能做到的请打“√”,尚未做到的请打“×”,打“×”项便是你要在二轮复习环节中重点攻克的。 作文二轮复习能力自评表 自评内容 自评结果 自评标准 1.我能准确地判断材料作文题是一般的新材料作文题还是任务驱动型作文题,前者强调概括观点,后者强调就事论事过渡到就事论理。新材料作文题以引语式材料居多 “√”4项及4项以下,备考不够充分; “√”5~6项,备考较为充分; “√”7~8项,备考充分; “√”9~10项,备考十分充分 自评内容 自评结果 自评标准 2.在写作前我习惯花5分钟写一下提纲,可以写在草稿纸上,潦草点也行 “√”4项及4项以下,备考不够充分; “√”5~6项,备考较为充分; “√”7~8项,备考充分; “√”9~10项,备考十分充分 3.我是先确定题目再写作文的,题目能表明我的观点 4.我会保证45—50分钟的写作时间。每一篇考场作文我都能写到850-900字这个区间 自评内容 自评结果 自评标准 5.我的作文,虽然写的字不算很美观,但能保证卷面整洁,几乎没有涂改 “√”4项及4项以下,备考不够充分; “√”5~6项,备考较为充分; “√”7~8项,备考充分; “√”9~10项,备考十分充分 6.我的作文,一般都是5-7段,段落较为匀称,比较美观 7.每次新写一段前,我都会再看一次作文试题和材料,确保自己没有走偏 自评内容 自评结果 自评标准 8.作文开头,我一定会定向引述材料,一定不会绕圈子。中间段落,我会按照逻辑展开,由浅入深,由内到外。结尾,我会回扣开头和材料,确保不偏题,以拿到平均分为第一要务 “√”4项及4项以下,备考不够充分; “√”5~6项,备考较为充分; “√”7~8项,备考充分; “√”9~10项,备考十分充分 9.对于写作,我会一气呵成,尽量不在中途断断续续 10.作文的素材,我会优先使用自己日常考试中熟练使用的素材,还会对课文、新闻热点素材都加以引用 研真题 析考情 知晓考查点 ●研真题 一、(2024·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 ? 链接教材: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单元研习任务三T2。人们在获得一些新的东西时,也有可能失去另一些东西。互联网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少便捷,那么人们可能会失去什么呢?就这个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本题考查考生写作的能力。 这是一则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比较简单,由两句话构成。第一句话指出社会智能发展的现状: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第二句话是由此引发的思索: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 材料意蕴丰富,具有很强的思辨性,关键词是“问题”,解读这个词是审题的关键。“问题”的内涵有两层:既可以是需要解答的疑问和难题,又可以指存在的缺陷和毛病。 从第一个层面的内涵来讲,在互联网普及和人工智能应用这个大前提下,现有人类有限认知中的很多问题都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