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2章 神经调节 第2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1.依据结构与功能观,理解反射弧各部分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生命观念) 2.结合实际例子,理解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和对生命活动的意义。(科学思维) 1.(多细胞)动物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2.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细胞或组织(如神经组织)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3.反射弧的基本结构 4.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比较 反射类型 概念 特点 意义 实例 非条件 反射 出生后无需训练就具有的反射 不经过大脑皮层;先天性;终生性;数量有限 使机体初步适应环境 眨眼反射、缩手反射、膝跳反射、排尿反射等 条件反射 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 经过大脑皮层;后天性;可以建立,也能消退;数量几乎无限 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大大提高了动物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 “望梅止渴” “谈虎色变”等 教材梳理 1.反射 (1)概念:在_____的参与下,机体对_____所产生的_____。它是神经调节的_____。 (2)结构基础:_____。 知识点一 反射与反射弧 中枢神经系统 内外刺激 规律性应答反应 基本方式 反射弧 2.反射弧的基本结构 (1)通常由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_____等)组成。反射活动需要经过_____的反射弧来实现。 (2)反射的大致过程:刺激→感受器→传入神经→_____→传出神经→_____→_____。 3.兴奋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肌肉或腺体 完整 神经中枢 效应器 产生反应 细胞或组织 静止 显著活跃 判断正误 (1)只要反射弧完整就能形成反射。( ) (2)刺激传出神经也会引起效应器作出反应,这种反应也属于反射。( ) (3)感受器是指传入神经末梢,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 ) (4)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要2个神经元参与完成。( ) × × × √ 核心探讨 任务一、分析反射活动的过程 1.如图为膝跳反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所代表的结构。 ①_____,②_____,③_____,④_____,⑤_____。 (2)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仅靠一个神经元能完成吗? 提示:不能,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要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两种神经元。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脊髓) 传出神经 效应器 (3)膝跳反射测试时,测试者能感觉到腿被叩击了,请尝试写出该过程的图解。 提示:感受器→传入神经→脊髓中的神经中枢→大脑皮层→产生感觉。 (4)感觉到腿被叩击的过程属于反射吗?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为什么?_____。 (5)如果是伤者的传入神经受损,敲击感受器,伤者能产生感觉吗?_____(填“能”或“不能”,下同)。能完成膝跳反射吗?_____。 (6)如果是伤者的传出神经受损,敲击感受器,伤者能产生感觉吗?_____(填“能”或“不能”,下同)。能完成膝跳反射吗?_____。 不属于 因为未经过完整的反射弧 不能 不能 能 不能 2.如图为缩手反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缩手反射的反射弧与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相比,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点?并推测该结构的作用。 提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比膝跳反射的反射弧多了一个神经元。该神经元可以接受传入神经产生的兴奋,然后再将兴奋传递给传出神经元,起到联络作用。 (2)缩手反射发生时,是先感觉到疼痛,还是先缩手?这有什么适应意义? 提示:先缩手。缩手在前,可以使机体迅速避开有害刺激,避免机体受到伤害。之后产生感觉,有助于机体对刺激的利弊作出判断与识别,可以使机体更灵活、更有预见性地对环境变化作出应对,从而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