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98491

硫及其化合物 单元教学设计

日期:2025-05-06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90次 大小:117145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及其,化合物,单元,教学设计
  • cover
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基本信息 课程标准主题 主题2 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 使用教材版本 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单元名称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之从环境中的含硫物质到化工之母—硫及其化合物 单元课时数 3 一、单元学习主题分析(体现学习主题的育人价值) 主题名称 从环境中的含硫物质到化工之母—硫及其化合物 主题概述 【课标要求】内容要求:结合真实情境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硫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结合实例认识硫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多样性,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可以探索物质的性质、实现物质之间的转化,认识物质间转化关系在自然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价值学业要求(总):1.能依据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分别列举含硫元素的典型代表物质。2.能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的角度,依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预测硫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和变化。3.能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变化的角度,设计含硫物质转化路径。4.能根据实验目的和假设设计实验方案,选择适当的实验试剂,探究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能观察并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进行分析和推理,得出合理的结论。5.能利用二氧化硫、硫酸根的性质和反应,选择适当的实验试剂,设计检验二氧化硫、检验溶液中硫酸根的实验方案。6.能根据硫酸的性质,分析实验室、工业生产及环境保护中的某此常见问题。7.能说明硫及其化合物的应用对社会发展的价值和对环境的影响,能有意识地运用所学的知识或寻求相关证据参与社会性议题(如酸雨及防治)的讨论。【教材分析】:本章作为系统学习非金属元素的典型章节,主要要目的是通过对硫和氮等非金属元素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认识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了解物质间的相互转化规律,促进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在内容组织上考虑到学生已有化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包括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物质分类、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将这些核心概念的应用与具体知识的学习紧密结合,加强理论知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的指导作用。教材编写的基本思路是从硫、氮等非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原子结构入手,分分析和预测非金属元素的主要性质,然后按照单质、氧化物(氢化物)、酸、盐的顺序依次认识和和学习。在此基础上设计探究活动,并以硫酸和硝酸的工业制取原理为背景,运用所学知识实现含不同价态同种元素的物质的相互转化。这一编写思路既体现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的化学观念,也符合“整体-部分-整体”的认识世界的基本思路。另外,为全面落实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本章教材内容的选择努力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突出典型性,以硫酸、硝酸和氨的工业生产原理为背景去认识含不同价态同种元素的物质间的相互转化,而不涉及生产设备和流程等技术细节。教材内容突出物质转化主线,引导学生从物质类别和价态变化的角度实现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从氮气的不同转化条件认识环境和条件对化学变化的影响,从物质转化的角度认识自然界中物质的循环,了解大气污染的产生及防治。教材编写突出环境保护意识和绿色化学理念,在化学实验的设计上注重安全和环保,通过实际的操作使学生体验环境保护与咨源利用的和谐统一 主题学情分析 “硫的转化”位于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第一节,学生在研究金属钠、非金属氯的性质之后,基本掌握了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与程序,在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的基础上,单质铁、二价铁与三价铁元素之间的转化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再度应用,使得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和物质转化的理解进一步加深。通过之前元素及其化合物学习过程中进行的实验探究活动,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已经发展到一定水平,具备了基于物质类别通性和价态转化角度来学习元素化合物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