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99965

5.1《阿Q正传》课件(共47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日期:2025-05-2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7次 大小:7387676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4-2025,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作者出色地描写了那个与自己所创造的人物完全不同的阿Q形象,浮现出鲁迅自身的痛苦和哀愁。这种二重性深深浸润到作品的内部。 ———村上春树 我愿意用我全部作品“换”鲁迅的一个短篇小说:如果能写出《阿Q正传》那样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的中篇,那我愿意把我所有的小说都不要了。 ———莫言 著 / 鲁迅 节选 图源:《阿Q正传丰子恺插图本》 01文学常识 作者介绍 鲁迅(1881年—1936年),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后改名 ,字豫山,后改为 ,“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 (第一篇白话小说)时所用的笔名。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也被称为 。 “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毛泽东 周树人 豫才 “民族魂” 《狂人日记》 鲁迅主要作品 散文诗集 小说集 杂文集 散文集 《朝花夕拾》 《野草》 《呐喊》 《彷徨》 《故事新编》 《热风》 《华盖集》 《坟》 《呐喊》是鲁迅先生的第一部小说集,出版于1923年8月,收集了包括《狂人日记》等共15篇小说。 取名《呐喊》是要以呐喊声“惊起较为清醒的几个人”,破毁“铁屋子”,并“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表示他愿同新文化“前驱”取同一步调,为革命呐喊战斗。 《呐喊》反映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前后的中国社会,特别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下的农村和村镇的面貌;塑造了没落知识分子(《孔乙己》)、城市贫民(《药》)、人力车夫(《一件小事》)、被压迫农民(《故乡》《风波》)等形象。 02整体感知 《阿Q正传》,是鲁迅先生于1921—1922年撰写的中篇小说。小说最初发表于北京《晨报副刊》,后收入小说集《呐喊》。《阿Q正传》是鲁迅唯一的一部中篇小说,共九章。 鲁迅在小说前言里解释,他应该叫阿Quei,但不知道他是不是中秋节出生,所以不能写桂花的桂;也不知道是否有哥哥叫阿富,所以也不能叫宝贵的贵,因此就用拼音的第一个字母Q来代替。 之所以用Q,因为Q像没有五官的圆圆的脸,但有一条辫子,代表了当年汉人的耻辱。一个空白的脸,托一根辨子,体现出麻木的国民性,像被杀头也没表情的“吃瓜群众”的脸。 阿Q 解题 正传 “正传”指章回体小说、评书等的正文,也指所要叙述的正题,这里引申为“本传”的意思。本篇小说模拟古代史传,以“传”的形式构成全篇,为小人物作传,描写了这个人物可怜、可笑又可悲的一生。 《阿Q正传》整体感知 《阿Q正传》是以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农村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小型的农村社会未庄里发生的故事,鲁迅将阿Q、赵太爷、吴妈、假洋鬼子、小D、王胡等人本身具有的个性展现得非常精彩,对于当时的中国人畸形的思想与人性特征进行了细致的剖析,向我们展示了辛亥革命前后这样一个畸形的中国社会和一群畸形的中国人的真实面貌。 《阿Q正传》章节概述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关键词 序 优胜记略 续优胜记略 恋爱的悲剧 生计问题 章节概述 介绍阿Q的身份、地位 追述往事,刻画阿Q性格特征:精神胜利法 继续写阿Q的精神胜利法 写阿Q拙劣的求爱经过和遭到的可悲结果,继续表现阿Q的地位和处境 写阿Q走投无路,揭示麻木的国民吃人的本相,再写阿Q的畏强凌弱 第六章 第七章 关键词 从中兴到末路 革命 章节概述 写出阿Q从走投无路到短暂的中兴,再被赵太爷逼到走投无路的地步 写辛亥革命到来时各阶层对革命的态度,突出阿Q的革命要求 写辛亥革命引起的未庄的变化,进一步刻画阿Q的性格 不准革命 第八章 写阿Q被当作替死鬼被捕、被审和被自决 大团圆 第九章 图源:《阿Q正传丰子恺插图本》 03文本研读 1.请同学们根据小说提供的信息,整理“阿Q”这个典型人物的“档案表”。 姓名 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