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庄子》 蝴蝶是我,我就是蝴蝶。 一群人在人家梦里打来打去,有意思吗? ———《庄周梦蝶》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齐物论》 我的坐骑可是纯天然无污染。 人非草木,安知草木无情? 你们眼中的庄周 历史上的庄周: 这些故事分别是: 庄周梦蝶 运斤成风 鲲鹏图南 这些故事的作者就是: 庄子 了解庄子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 ,字 (一说子沐),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庄子最早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主要思想:天人合一、清静无为。政治观:主张无为而治。由于现实的束缚和苦闷,他还倡导精神超脱,主张彻底摒除世俗名利地位之心,入于精神自由的“逍遥”之境。 周 子休 庄子生平 与梁惠王、齐宣王是同时期人。他生活贫困,学识渊博,淡泊名利,靠编草鞋为生,以清静修道为务,过着隐居生活。他对当时统治者攻城占地的做法深恶痛绝,对儒家积极参与政事给予了尖锐的批评,主张“出世”。相传,庄子自幼聪明好学,以庄子之才学取财富高位如探囊取物,然庄子无意仕途,一生率性任真,崇尚自然,非毁礼法,傲视王侯。楚威王曾以厚礼聘他为相,被他拒绝,终身不仕。据传庄子尝隐居南华山,卒葬南华山。被后世尊称为道教祖师、南华真人、道教四大真人之一。称其著书《庄子》为《南华经》。 无神论和天道观 庄子认为,道是无处不在的,但道又是没有具体形态和意志的,道是产生天地万物的本原。(朴素的、原始的唯物观) 自然观 天人合一。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一个小天地。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 庄子思想 人生观 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意思是说,你无法对抗命运,你只能顺应自然顺应命运。我们要安时顺命,超然物外,才能实现精神的自由和逍遥。选择做官富贵就没有自由,选择自由就要甘于平凡和贫困,庄子选择了后者。 辩证法 庄子认为,事物是由正反两个方面的矛盾对立组成的,相互依赖相互转化。 “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这些矛盾是相互转化的。 齐物论 这是庄子哲学思想的基础。庄子认为,这世界上的一切,其实从更高远的境界来观察的话,我们会发现,一切都是一样的。什么喜怒哀乐,什么荣华富贵,甚至连生与死,最终都是一样,他们之间没有差别。既然如此,我们所谓的失败,所谓的挫折,那也只是过眼烟云了。 朝三暮四 有个玩猴子的人拿橡实喂猴子,他跟猴子说,早上给每个猴子三个橡子,晚上给四个,所有的猴子听了都急了;后来他又说,早上给四个,晚上给三个,所有的猴子就都高兴了(见于《庄子·齐物论》)。 从整体出发看人的一生,每个人得到的都是差不多的,有的人年轻时拿多了点,有的人年迈时多拿点,总体上是一样的。 《庄子》是庄子及其后学者所著道家经典。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庄子》善于虚构,想象力极为丰富,意境开阔,描绘生动,善于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对后世文学有较大的影响。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原有52篇,现存33篇,分为内篇、外篇和杂篇。 《庄子》介绍 杂篇11篇 内篇7篇 外篇15篇 为庄周所作 其门人及后学之手 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 全面阐述了庄子的宇宙观、历史观、人生观、道德论和政治论 庄子后学对庄子思想的继承和发挥 对内篇补充和发挥,对丑恶现实的愤慨表现的更为强烈 “养生主”意思就是养生的要领、关键 庄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