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00308

9.2《项脊轩志》课件(共36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 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日期:2025-05-0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4次 大小:4128089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4-2025,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刘禹锡—陋室 梁启超—饮冰室 蒲松龄—聊斋 欧阳修—非非堂 贰 学习作者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感情的技巧。 叁 体会作者对物在人亡、三世变迁的感慨和对祖母、母亲、妻子的深切怀念之情。 学习目标 壹 了解作者生平经历,积累文中出现的重要文言知识。 情境导入 文 人 书 斋 知 多 少 黄宗羲 陆游 刘禹锡 梁启超 陋室 老学庵 惜字斋 饮冰室 归有光在这里寄予了怎样的情感? “项脊轩”是怎样的一间屋子? 书斋,不仅是一方小小的空间,更是寄寓着读书人的生活情趣、理想追求的精神领地。 情境导入 字熙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世称震川先生。明代散文家。科举不顺,八次落第,60岁才考中进士。 他善于把日常生活和家庭琐事引到古文中来,“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风格朴实,感情真挚。被黄宗羲誉为“明文第一”。时人称之为“今之欧阳修”。 归有光(1507—1571) 作者简介 自幼苦读却屡试不第的归有光 9岁 能文 14岁 应童子试 20岁 童子试第一 35岁 乡试中举 连续8次, 会试落选。 60岁 中进士,任县令。 66岁 病死于任上 第一次考试:童试,考中身份为“秀才”,也称“茂才”。 第二次考试:乡试,也称“秋闱”,考中身份为“举人”,第一名叫“解元”,第二名叫“亚元”。 第三次考试:会试,也称“春闱”,考中身份为“贡士”。 第四次考试:殿试,由皇帝主考,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称号,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称号。一二三甲统称为“进士”。 学习目标 归有光(1506—1571),字熙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世称“震川先生”。汉族,苏州府昆山县(今江苏省昆山市)宣化里人。 明朝中期散文家、官员。他自幼苦读,9岁能文;35岁中举,八试不第;迁嘉定,收徒讲学;花甲及第(中进士),授长兴县令,后任南京太仆寺丞,故称“归太仆”。 其崇尚唐宋古文,其散文风格朴实,感情真挚,是明代“唐宋派”代表作家,被称为“今之欧阳修”,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与唐顺之、王慎中并称为“嘉靖三大家”。著有《震川先生集》《三吴水利录》等。 文学常识·唐宋派散文 提倡“独出于胸臆”,强调真实感情。他的这种文风,发扬了唐宋的优良传统,后人把他和唐顺之、茅坤等人并称为“唐宋派”,而他的成就最高。 他的散文源出于《史记》,取法于唐宋八大家,归有光崇尚唐宋古文,其散文风格朴实,感情真挚,被誉为“明文第一”。 当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其文风后人评价曰:“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 8岁时,母亲周氏去世; 17岁时,奶奶夏氏去世; 18岁时,写成《项脊轩志》前四段; 20岁时,考中院试第一名,之后参加乡试五次落第; 24岁时,娶了母亲生前为他定亲的女子魏氏; 29岁时,发妻魏氏去世;32岁时,魏氏婢女寒花去世; 33岁时,重新拿出《项脊轩志》,补写最后两段; 35岁时,考中举人第二名,之后参加会试八次落第; 43岁时,长子去世;44岁时,继室王氏去世。 48岁时,倭寇作乱,归有光入城筹备守御,作《备倭事略》等; 60岁时,考中三甲进士;及第后历官长兴知县、顺德通判、南京太仆寺丞等职,故被称为“归太仆”; 64岁时,留掌内阁制敕房,参与编修《世宗实录》; 65岁时,因劳累过度而抱恨病逝。 解题 归有光把自己的书斋取名“项脊轩”有什么含义? ①言其窄小 如颈脊之间,故名。 ②追念祖先 其远祖归道隆曾居住在太仓项脊泾。 ③以此自勉 项脊是撑起一个人的重要部位,归有光自号项脊生,立下通过读书撑起家族荣耀的志愿。 融叙事抒情为一体的文体,用以记人叙事、描摹对象、抒发怀抱。 志 文学常识———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