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语文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2900311
9.2《项脊轩志》课件(共45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日期:2025-05-0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9次
大小:4229030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张
2024-2025
,
必修
,
选择性
,
语文
,
高中
,
统编
(
课件网
) 项脊轩志 归有光 【书斋文化】 斋号是一种文化现象,且历史悠久,品位高雅,寓意精深,可称是历代文人的一种雅嗜。从古至今,书斋一直是读书人放牧思想的精神家园,它有时反映作者的志向,有时寄托自己的情怀,或自勉,或自嘲。 辛弃疾:“稼轩”———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 蒲松龄:“聊斋”———摆茶水请路人讲故事; 纪晓岚:“阅微草堂”———阅尽世间冷暖百态,方知人生的微小如尘埃; 梁启超:“饮冰室”———《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十年饮冰,难凉热血) 姚鼐:“惜抱轩”———双手合抱,爱惜自己的身体 文题之意 “志”与“记”相似,散文的一种,融叙事抒情为一体,多为记人。本文为18岁时写成一半,35岁左右写成后半部分(余既为此志)。 项脊轩,书斋名,是家中只有一丈见方的斗室。 “项脊”之意有三: ①窄小,如在颈脊之间; ②因作者远祖归道隆曾在江苏太仓县的项脊泾住过,有“追宗怀远”之意。 ③项脊是撑起一个人的重要部位,归有光也想通过读书撑起家族荣耀。 归有光(明代作家) 归有光(1506———1571)字熙甫,昆山人;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世称“震川先生”。明朝中期散文家、官员。 “园中植蔷薇,春花盛开,中复结蕊,五色灿烂,群鸟千百来朝;一日,庭有虹,起自地,于是遂举先生,故名有光。” 归有光的出生承载着家庭的希望 创作背景 归家家族曾经一时兴旺,但是归有光的祖父和父亲都没有功名,做了一辈子平民百姓。母亲二十五岁时就丢下三子两女与世长辞,父亲是个穷县学生,家境急遽败落。也许就是这种困境,迫使年幼的归有光过早地懂得了人间忧难,开始奋发攻读。他追忆祖宗的荣耀,直面现实的惨淡,他不甘心家道中落,急切希望通过自己一人博取功名从而光宗耀祖,重振门庭。归有光久试不第,在家乡备受嘲讽与冷遇,使得他更加珍视家人的感情,但家族分崩离析。在这种隐痛之下,归有光创作了这篇散文。 《项脊轩志》分两次写成。前三段写于明世宗嘉靖三年(1524),当时归有光18岁,他通过所居项脊轩的变化和几件小事的描述,表达了对家人的怀念之情。在经历了结婚、妻死、不遇等人生变故后,作者于明世宗嘉靖十八年(1539),又为这篇散文增添了补记。 归有光(明代作家) 《项脊轩志》记录了太多的看似琐碎且无关紧要的细节,但这些细节都是归有光生命中的创伤,失意、失亲、失妻,他的一生都在不停地失去。 8岁丧母周氏,17岁失奶奶夏氏,29岁发妻魏氏死, 32岁魏氏婢女寒花亡,43岁长子亡,44岁继室又死。 修葺之前的“项脊轩”有什么特点?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一丈见方 渗漏 环看四周 往下 光线昏暗 原来的 桌子 项脊轩,是原来的南阁子。室内仅一丈见方,只可以容纳一个人居住。百年老屋,屋顶的泥土不断渗漏下来,雨水往下流;每当移动桌子,环顾四周没有可以安置的地方。(屋子)又朝北,不能照到阳光,一过中午屋里就已经昏暗。 破旧 逼仄 阴暗 1丈≈3.33米,故3.33m×3.33m≈11.11m2 人籁 定义:人为制造的声音,如乐器演奏、歌声、说话声等。 地籁 定义:自然中非生物主动发出的声音,如风吹过山洞、树叶摩擦声、溪水流淌声。 天籁:定义:超越人为与自然的终极和谐之声,既指自然最本真的状态,也指心灵的宁静境界。 修葺之后的“项脊轩”有什么特点?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从上面 挡着 明亮的样子 增加光彩 修补 栏杆 我稍稍修补了一下,使它不从上面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河北省2025届新高考临门卷3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2025-04-30)
北京市中关村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扫描版,含答案)(2025-04-30)
河北省2025届新高考临门卷4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2025-04-30)
北京市育才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扫描版,无答案)(2025-04-30)
《阿房宫赋》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2025-04-30)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