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00319

11.1《谏逐客书》课件(共51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5-05-0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4次 大小:295589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1.1,2024-2025,必修,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李 斯 姓李,名斯,字通古。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战国末年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早年为郡小吏,后从荀子学帝王之术,学成入秦。初被吕不韦任以为郎,后劝说秦王嬴政灭诸侯、成帝业,被任为长史。秦王采纳其计谋,遣谋士持金玉游说关东六国,离间各国君臣,又任其为客卿。 作者介绍 据《史记》记载,秦王逐客是导火线是“郑国渠”事件。秦为统一中国,广揽人才,韩国为削弱秦国势力,趁秦国招揽人才之机,派水利专家郑国入秦,企图通过让秦国修灌渠来耗费财力,从而削弱秦国的军事实力。计谋败露之后,秦国大臣宗室污蔑客卿都不可靠,纷纷要求驱逐客卿。元前 237 年,秦始皇下今逐客,李斯亦在被逐之列。在被勒令出境的途中,李斯写下了《谏逐客书》一文,指出驱逐客卿是错误的,劝阻秦始皇不要逐客。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收回了逐客令,并恢复了李斯的官职。 背景介绍 题目解读 谏逐客书 指上书,同“疏”,奏疏,奏章;是古代臣子向君主陈述政见的一种文体。 谏———劝谏、劝告; 逐———驱逐; 客———客卿,是当时对别国人在秦国做官者的称呼; 题意:李斯劝告秦王不要驱逐客卿 第一段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 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 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 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驱逐 私下 认为 错 名作状,向西 得到 名作状,向东 招致,招揽 生,出生 任用 吞并 于是 称霸 使用,采用 改变 因此 富裕 被使用 归附 亲近 战胜 占领,攻克 安定强盛 我听说官吏们在商议驱逐客卿,我私下认为这是错误的。过去秦穆公寻求有才干的人,在西边从戎地收用了由余,在东边从宛地得到了百里奚,从宋国迎来蹇叔,从晋国招来丕豹、公孙支。这五个人,并不生长在秦国,但穆公重用他们,吞并了二十个小国,于是称霸于西戎之地。秦孝公采用商鞅的新法,改变了民间的风俗,人民因此殷实富裕,国家因此富强,百姓乐于为国家效力,各国诸侯都归附听命,(秦国)战胜了楚、魏两国的军队,攻占了上千里的土地,至今安定强盛。 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 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 遂散六国之众,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睢,废 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拆散 通“纵”,合纵 侍奉 加强,增强 封闭,堵塞 逐步侵占 成就 名作状,向西 吞并 控制 名作状,向东 占据 割取 向西 延续 秦惠王采用张仪的计策,攻取了三川之地,向西兼并了巴、蜀两国,向北获得了上郡,向南取得了汉中,吞并了九夷之地,控制了楚国的鄢、郢之地,向东占据了成皋这样的要隘,割取了(大量)肥沃的土地,于是解散了六国结成的合纵,使他们向西侍奉秦国,功绩延续到今天。秦昭王任用范睢,罢免穰侯,驱逐华阳君,加强和巩固了王室的权力,抑制了豪门贵族的势力,一步步侵占诸侯各国,使秦国成就帝王的基业。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 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 大之名也。 依靠 功劳 对不起 如果,假使 拒绝 “纳”,接纳 疏远 这 翻 译 这四位君主,都是依靠客卿的力量才成就了功业。由此看来,客卿有什么对不起秦国的地方呢!假使这四位君王都拒绝宾客而不予接纳,疏远贤士而不加任用,这就会使国家失去富庶的物质基础而秦国也没有强大的威名了。 研读第一段 课 文 研 读 第一段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层次),综合运用了哪些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