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 1.标语口号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这些口号表明中国( ) A.已经实现祖国统一 B.真正成为独立自主国家 C.农民获得彻底解放 D.社会主义改造成果显著 2.1949年9月,各党派、团体、民族、地区、解放军及海外华侨等662名代表齐聚北平,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明确新中国国体、政体等根本问题。材料说明了( ) A.会议实现全国人民大团结,充分筹备新中国成立的各项工作 B.会议标志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仅制定了临时宪法 C.会议代表人员来源单一,主要讨论新中国宪法的制定工作 D.会议在新中国成立后召开,内容为选举新一届中央领导人 3.王桧林在《中国现代史》一书某一章节中提到了社会经济秩序的整顿、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作战、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斗争等内容。据此可知,这一章节的主题可能是( ) A.国民经济亟待恢复 B.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C.巩固新生人民政权 D.社会主义建设探索 4.习近平主席在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指出:“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某历史兴趣小组围绕这一精神内涵展开研讨,列举了以下史实:①黄继光用胸膛堵住敌军枪眼;②志愿军将士高唱“保和平、卫祖国”奔赴前线;③全国民众开展增产节约运动支援前线。这些史实集中体现抗美援朝精神的内涵是( ) A.开天辟地、敢为人先 B.艰苦奋斗、爱国爱民 C.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 D.解放思想、开拓进取 5.1948年当选的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共81人。随后去美国的12人,随国民党政府迁往台湾的9人,留在大陆或从海外回到大陆的60人,占74%。这主要是因为( ) A.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显著的吸引 B.美苏冷战导致世界局势动荡 C.爱国情怀和新中国政策的感召 D.国内优越的科研条件和基础 6.1950年11月,全国财政会议接受了陈云同志提出“国防第一、稳定市场第二、经济建设第三”的主张,并确定为国家财经工作的方针。这一方针( ) A.是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有益探索 B.是对美国发动侵朝战争的积极应对 C.标志着我国国防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 D.导致我国国民经济建设比例严重失衡 7.这场战争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其伟大意义主要在于( ) A.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B.推翻了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C.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D.提升了国家战略威慑的力量 8.金冲及在《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简本)》中曾评价某历史事件:“从此,帝国主义再也不敢轻易地作出以武力侵略新中国的尝试,保证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得到了一个长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该历史事件是( ) A.开国大典 B.西藏和平解放 C.抗美援朝 D.香港澳门回归 9.五星红旗胜利飘扬在雪域高原,2024年是西藏获得和平解放( ) A.70周年 B.71周年 C.72周年 D.73周年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约法》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1.《人民日报》曾经刊载文章指出:“中国,中国人,将不再是屈辱的殖民地奴隶的代名词,而要永远地受到全世界爱好和平民主的人民的尊敬了。”材料最有可能评述的是( )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和平解放了西藏 D.土地改革的最终完成 12.1950-1953年,中国人民同朝鲜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美援朝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涌现出一批“最可爱的人”。下列属于这场战争中牺牲的“最可爱的人”有( ) ①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