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03451

北师版初中七上数学6.3.2 数据的表示(2)【教学设计】

日期:2025-05-06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5次 大小:21358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北师版,初中,数学,6.3.2,数据,表示
  • cover
北师版初中七上数学6.3.2数据的表示(2)教学设计 一、 学情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了数据的调查与收集,知道了普查与抽样调查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上一课时又学习了利用扇形统计图进行数据的表示。在小学对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有所了解,通过表格描述数据也是一种常见的形式,学生在看到一组数据后会采用不同的表示方法,为本节引入频数分布直方图打下基础. 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学生在小学里学过条形统计图,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生动的现实情境,使学生在活动中初步积累了一定的阅读统计图、认识统计图,从统计图中获取有用信息的数学活动经验,同时在相关活动中也形成了对统计图进行对比与选择,学生能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本节的学习中来,具备了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和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 二 、学习任务分析 教科书基于学生对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本课的具体学习任务:对所收集的数据通过制作图表和条形统计图进行描述,并能从条形统计图中尽可能多地获取有用信息,利用数据进行简单的推断,理解频数分布直方图表示数据的特点。 三、教学目标 1.探寻频数直方图与条形统计图的关系。 2.在已经给出分组的情况下绘制频数直方图。 四、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知识回顾;第二环节:新知探索;第三环节:新知巩固;第四环节:课堂检测;第五环节:总结提升。 第一环节 知识回顾 活动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数据调查与收集的方法,了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区别与联系。回顾上节课所学习的用扇形统计图整理与表示数据的方法与过程,为本节课学习做好准备。 活动目的:希望学生能从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引发学生对数据的整理与表示的思考。 第二环节 新知探索 活动内容:下表是某校七(2)班的同学入学信息表: 问题1. 你能用恰当的统计图表表示该班同学入学时的英语成绩吗?从你的图表中能看出大部分同学处于哪个等级?成绩的整体分布情况怎样?学生独立自主成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成绩 优 良 中 人数 22 5 3 活动目的:培养学生从图中表获取信息的能力,并通过此问题体会实际生活中收集与整理数据的过程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借助以前的知识经验,学生很容易完成此问题。但通过两个小题的对比,学生体会条形统计图表示的数据更直观。 活动效果:学生在完成(1)问题后,对条形统计图有了较清晰的认识,总结出制作条形统计图要注意标注横轴和纵轴的实际意义。 问题2. 你能用恰当的统计图表表示该班同学入学时的语文成绩吗?从你的图表中能看出大部分同学处于哪个分数段?成绩的整体分布情况怎样? 对于(2)小明还想采用表格和统计图的方法,结果他觉得很复杂. 你能帮小明改进吗? 这时同学们借鉴英语成绩的表示,将语文成绩按10分的距离分段,统计每个分数段的学生数: 成绩段 60~70[footnoteRef:0]* [0: ] 70~80 80~90 90~100 人数 1 5 18 6 然后绘制如下统计图: 如果样本数很大,样本中数据的差距也比较大时,频数直方图能更清晰、更直观地反映数据的整体状况. 活动目的:通过将语文成绩按10分的距离分段,就很容易观察到成绩的整体分布。但要让学生体会这样分段的必要性。 活动效果:学生在两个问题的思考中进行对比后,发现第(2)小题的图表与条形统计图也很繁琐,也不易看出整体的分布情况,引发学生思考改进,促进新知识的自然生成,发现改进后的统计图更直观的反映了数据的整体情况,注意学生对分段的困惑,教师及时作出相关解释. 第三环节:新知巩固 将表格中的数学成绩按10分的距离分段,绘制频数直方图。 活动目的:此处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去仿照前面的统计图呈现形式完成,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将成绩分段的必要性与优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