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08567

第4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导学案(含答案)

日期:2025-05-18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77次 大小:24533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4课,安史之乱,唐朝,衰亡,导学案,答案
  • cover
第4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学习目标】 1.知道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 2.知道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的局面。 【重难点】 1.重点:安史之乱。 2.难点:理解安史之乱与唐朝由盛转衰之间的联系;正确评价五代十国的局面。 【考点知识归纳】 速记点1、安史之乱 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1.背景(原因):①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②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节度使集军权、行政权、财权于一身)。③中央与地方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局面。④边将安禄山一身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地的节度使,担负东北地区防御重任。 2.过程:①从河北南下东都洛阳,攻下潼关,逼近长安。②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③太子李亨北上灵武,被拥立为帝,即唐肃宗。 3.平叛(763年平定):①西北精兵内调,②北方少数民族(回纥)军队援助,③安史叛军接连内乱。 4.影响:①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②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③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速记点2、黄巢起义和唐朝灭亡 1.原因:①唐朝后期,统治腐败,宦官专权,②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而且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中央已无力控制藩镇。③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④又遇到连年的灾荒,无以为生。 2.王仙芝、黄巢起义:874 年,王仙芝在今河南起义。王仙芝牺牲后,起义军在黄巢的领导下,转战南北,夺取广州,攻入长安。881年,黄巢建立大齐政权。唐僖宗仓皇逃往成都,唐王朝受到致命打击。 3.唐朝灭亡:被封为节度使的原农民起义军将领朱温,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黄巢起义。他逐渐控制朝廷,大肆屠杀官员,又陆续兼并了许多割据势力。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速记点3、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1.含义: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 2.时局: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南方政局相对稳定,经济有一定发展。 3.评价:①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开国君主皆是手握兵权的武将;②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课堂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同学们编排了安史之乱的短剧,下列情节符合史实的是( ) A.孙刘联军大败曹军,曹兵北撤 B.前秦瓦解灭亡,北方再陷分裂 C.隋炀帝在江都被杀,隋朝灭亡 D.唐玄宗仓皇出逃,叛军占领长安 2.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和方法。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隋文帝建立隋朝 B.安史之乱极大破坏经济 C.武则天创立殿试 D.黄巢起义建立大齐政权 3.某小组以隋唐王朝的建立与衰亡为主题,制作了课程结构示意图,A处和B 处应填写( ) A.唐朝建立、鉴真东渡 B.隋朝灭亡、玄奘西行 C.隋朝灭亡、安史之乱 D.唐朝建立、陈桥兵变 4.思维导图是有效学习历史的重要工具。“唐朝衰亡”的思维导图中空白处分别应填( ) A.黄巢起义安史之乱 B.黄巢起义五代十国 C.安史之乱黄巢起义 D.安史之乱藩镇割据 5.下表所示为秦朝、汉朝、唐朝出现的起义或叛乱。这些起义或叛乱的共同特点是( ) 朝代 名称 背景 秦朝 陈胜、吴广起义 政府征收沉重赋税,在全国大规模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 汉朝 黄巾起义 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非常尖锐,民众困苦,社会危机加深 唐朝 安史之乱 朝政腐败,战争使民众不堪重负,社会矛盾尖锐 A.由大量征调徭役引起 B.推翻了原有封建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