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轴题03 微型实验分析 复习备考中结合《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实验与探究能力”四级水平要求,重点关注“方案设计-实施-优化”能力层级。 01 实验基本操作及评价 1.实验装置分析题命题特点 ①装置功能组合:常以气体制备、物质性质验证、尾气处理为主线,将多个实验模块串联(如干燥管、U型管、三颈烧瓶的应用)。 ②创新装置考查:结合教材经典实验进行改进(如防倒吸装置变式、多功能储气装置设计)。 ③关键节点设问:重点考查仪器连接顺序、试剂选择依据(如干燥剂选择)、异常现象分析(如导管堵塞的后果)。 2.微型实验分析题命题趋势 ①绿色化学导向:采用井穴板、注射器、微型滴定管等器材,体现"减少药品用量-简化操作-降低污染"理念。 ②数字化融合:结合pH传感器、电导率仪等数据采集装置(如2022年广东卷探究中和反应进程)。 ③对比实验设计:要求考生分析不同变量对反应结果的影响(如催化剂种类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02 微型实验分析答题模版 1. 装置分析三步法: 模块拆分:将复杂装置分解为"发生→净化→反应→收集→尾气处理"模块 流程验证:通过气体流向判断装置合理性(如NH3干燥需用碱石灰而非浓硫酸、无水硫酸铜等) 错因反推:针对装置图找出可能错误(如加热位置错误、导管长短不当) 常见装置:结合“回归教材”确认实验合理性 2. 微型实验答题模板: ①优点类: 节约药品(绿色化学、可循环利用等) 操作安全(密闭体系减少有毒气体逸出) 现象明显(井穴板对比实验可同步观察) ②设计类: 明确变量控制(如用注射器定量取液) 选择合适载体(pH试纸→比色卡;气体体积→注射器刻度) 制定评价标准(反应完全时颜色变化/沉淀量不再增加) 仪器认知升级分(如冷凝管的多种使用场景-冷凝管、回流管;将恒压滴液漏斗拆解为"漏斗+导管"理解) 题型01 实验装置评价 1.(2024届广东省韶关一模)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比较氧化性:Cl2>Br2>I2 B.验证铁钉发生吸氧腐蚀 C.检验乙醇消去反应产物中的乙烯 D.检验溴乙烷中的溴原子 2.(2024届广东省汕头一模)18世纪70年代,瑞典化学家舍勒发现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某兴趣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如下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A.制备气体 B.闻气体气味 C.除去气体中的杂质HCl D.验证气体的漂白性 题型02 实验操作评价 3. (2024届广东省茂名一模)下列陈述Ⅰ与陈述Ⅱ均正确,且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陈述Ⅰ 陈述Ⅱ A 向盛有醋酸溶液的烧杯中插入两个石墨电极,接通电源,电流表指针发生较大偏转 电解质 B 将红热的木炭投入浓硫酸中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证明气体产物中一定含有 C 金属钠具有强还原性 钠可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单质 D 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后的混合气体,试纸变红 生成的一氯甲烷具有酸性 4.(2024届广东省梅州一模)探究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序号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往装有适量蔗糖的烧杯中滴加几滴水,加入适量浓硫酸,迅速搅拌 蔗糖逐渐变黑,体积膨胀,并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浓硫酸在此过程中仅体现吸水性 B 已知呈红棕色,往溶液中通入 溶液先变红棕色,后逐渐变为浅绿色 与反应生成的速率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快,但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更大 C 往溶液中滴加少量稀硫酸 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和黄色沉淀 稀硫酸在此过程中体现氧化性 D 向盛有少量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溶液 产生黑色沉淀 的酸性比硫酸强 题型03 实验装置创新认知 5.(2024届广东省佛山一模)一种制备的改进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配制溶液时需加入硫酸 B.实验时先注入稀硫酸,再注入NaOH溶液和溶液 C.装置N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