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道德与法治 统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第四单元本单元分为“法律为我们护航”“走近民法典”和“远离违法犯罪”三课。第九课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法治建设进程,从整体上对我国依法治国的法律体系有所了解,从生活入手简要介绍法律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第十课安排最常用的民法典的学习,选取青少年目前最容易受到侵犯的民事权利进行学习,培养法治意识,懂得依法维权。第十一课主要目的是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教材明确了不违法的底线,介绍了违法行为的类别及其要承担的责任,明确违法必担责,且大篇幅提供违法犯罪的刑责年龄界定,提醒未成年人避免侥幸心理,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本框为第九课第一框,本框本课主要探讨了我国法治体系的性质、形成、构成和建设成就。本框也对学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感知我国法律体系的丰富和完善,知道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 学情分析 学生对法律现象有基础认知,了解部分法律名称,能感知法律与生活的关联,初步知晓法律具有约束作用,具备学习法律体系知识的感性经验。但对法律本质、法律体系深层逻辑缺乏理解,难以区分不同法律部门功能,不了解立法动态与法律实施机制,法治思维与知识应用能力较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入手,运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将抽象知识形象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提升学生的法治素养。 核心素养分析 1.政治认同:理解并认同我国法律体系的性质和构成,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自信。 2.健全人格:通过探讨法律对个人行为的规范和引导作用,培养学生自律、自强的品质,塑造健全人格。 3.道德修养:培养学生尊重法律、崇尚法治的道德品质。 4.责任意识:引导学生认识到作为社会一员,有责任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 5.法治观念: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认识到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增强规则意识和法治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教学重点 我国法律体系的性质和构成;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意义。 教学难点 法律体系不断完善对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意义;保证法律实施的原因与要求。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提问:观察小敏一天,她这些行为有可能涉及到哪些法律? 【导入语】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保障,法律为我们的成长营造文明有序、和谐自由的环境。我国的法律体系是如何日益完善的?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日益完善的法律体系》。 观察漫画、文字,回答问题,跟随教师引导进入本节课主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本节课课题。 二、讲授新课 【自主学习】时间:4分钟 浏览课本P76-79页内容,思考下列问题,并将答案标记在课本上。 1.法律的性质和我国法律体系的性质? 2.我国形成了怎样的法律体系(构成)? 3.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意义? 4.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措施? 5.保证法律实施的原因及要求? 活动探究一 观看视频《法律的历史》,思考问题:法律是如何产生的?它的性质是什么? (二)思考:根据宪法规定,分析我国法律体系的性质是什么? 【总结归纳】 1.法律的性质和我国法律体系的性质?P77 法律的性质:法律是统治阶级利益和意志的体现。 我国法律的性质: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法律体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 我国法律体系的性质:我国的法律体系必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的法律体系。 活动探究二 播放视频:《一分钟讲透我国法律体系》 观看视频,议一议:我国形成了怎样的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