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学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炭疽杆菌既能营寄生生活,也能在特定条件下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大分子分解成有机小分子,摄入胞内再分解为无机物并释放能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组成炭疽杆菌遗传物质的单体是4种核糖核苷酸 B.炭疽杆菌中的胞外酶在分泌到胞外前无需内质网参与加工 C.炭疽杆菌和动植物细胞均通过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进行增殖 D.判断炭疽杆菌为分解者的依据是其能将有机大分子分解为有机小分子 2.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下列关于蛋白质结构、功能和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某些蛋白质被磷酸化后,其结构和功能均可发生改变 B.经巴氏消毒后的牛奶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C.某些酶的氢键或二硫键被破坏会导致酶活性降低或失活 D.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的区别仅在于肽链折叠成的空间结构不同 3.人体衰老程度可通过血液中衰老蛋白质的含量来评估。研究人员对各个年龄段人群的血浆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测定了人类血浆蛋白质组谱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波动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A.人体衰老的过程是组成机体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 B.染色体端粒受损、自由基攻击等均可能导致细胞衰老 C.与年龄密切相关的蛋白质在不同性别之间不存在差异 D.衰老不是一个连续均匀的过程,而是存在明显的转折点 4.下列对“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格里菲思实验结论为加热致死的S型菌释放的DNA 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 B.艾弗里实验通过酶解法去除S型菌的DNA后,剩余物若注入小鼠,则小鼠死亡 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离心后上清液含有未侵入细菌的噬菌体颗粒及蛋白质外壳 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若保温时间过长,则会导致上清液中 P的放射性显著降低 5.在自然界中,植物不断受到干旱、高温、寒冷等非生物胁迫的挑战,表观遗传机制参与了植物应激反应相关基因的转录调控。番茄果实在冷藏过程中会失去风味,其调控机制如图所示,图中DML2 表示DNA 脱甲基酶,polⅡ表示 RNA 聚合酶Ⅱ。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高三4月质量检测·生物学 第1页(共6页)】 LY C.利用诱虫器采集土壤小动物时,小动物会因避光趋湿的特性进入收集瓶 D.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是否与CO 发生颜色反应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0.黄河重点生态区吕梁山西麓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可使水土流失面积减少率达10%,年均输入黄河的泥沙量预计减少0.2亿吨,林草覆盖率预计增加3%以上,水源涵养能力明显提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有利于减少生态占用,增大生态足迹 B.通过“退田还林还草”等修复工程可减少黄河的泥沙量 C.该生态修复工程应遵循生态学的“自生、协调和整体”等原理 D.林草覆盖能使水源涵养能力明显提升,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11.传统四川泡菜风味的形成依赖于以乳酸菌为主导的自然发酵。在发酵过程中乳酸菌、乳酸和亚硝酸盐的相对含量(或数量)变化如图所示,其中亚硝酸盐是硝酸盐还原菌酶促硝酸盐还原形成的。研究发现与硝酸盐还原相关基因的表达量与大部分杂菌的数量呈正相关,而与乳酸菌的数量呈负相关。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需用质量分数为20%~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