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24530

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有答案)

日期:2025-05-08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2次 大小:17589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甘肃省,4月,答案,试题,生物,期中
  • cover
甘肃省华池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生物学 2025.4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试卷命题范围:选择性必修2(第3-4章)+选择性必修3(第1章)。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B.一种生物只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组成成分 C.结核杆菌是细菌,但属于消费者,能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D.生产者一定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是自养生物 2.如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食物网包含6个生物种群,6个营养级,但缺少分解者 B.图中丁和丙、戊和丁之间都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种间竞争关系 C.若乙由于某种原因大量减少,则丙的数量在短期内大量增加 D.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作用非常关键,生产者是该生态系统的基石 3.关于如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 W 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错误的是 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 B.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C.流入初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可表示为 D. A 、A 可分别代表生产者和初级消费者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4.研究发现群居蝗虫会释放出高浓度的挥发性有机物苯乙腈,而散居蝗虫几乎不合成苯乙腈。推测苯乙腈可能使蝗虫天敌大山雀具有捕食散居蝗虫的偏好。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蝗虫群居会使天敌减少对其捕食,最终导致蝗灾,属于正反馈调节 B.群居蝗虫释放的苯乙腈属于化学信息,信息传播的媒介是空气 C.群居蝗虫通过苯乙腈向大山雀传递信息,表明生命活动离不开信息传递 D.利用信息素干扰蝗虫交配可降低出生率,从而防治蝗灾,属于生物防治 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是双向的 B.充分利用秸秆中的能量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C.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并不是独立进行的 D.参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是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合物 6.下列关于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正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B.处于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的各种组成成分会保持相对稳定 C.加快物质循环、提高能量传递效率都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收支平衡 D.北极苔原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简单,恢复力稳定性高、抵抗力稳定性低 7.20世纪90年代,我国人均生态足迹由平稳增长转变为快速增长,生态赤字变大,生态环境问题面临严峻挑战。下列行为中,能减小生态足迹的是 A.由开私家汽车改为使用共享单车 B.多吃肉食,少吃素食 C.生活垃圾一律焚烧处理 D.使用一次性木筷 8.有关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 ②地球紫外线辐射增强的主要原因是氟利昂等大量排放导致臭氧层破坏 ③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森林被大量破坏、海洋环境被污染、土地荒漠 ④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其原因是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的富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 D.②③④ 9.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天然林往往比人工纯林具有较强的固氮能力,说明天然林具有较高的间接价值 B.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建立基因库、种子库,保护濒危物种 C.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可通过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 D.生物多样性的直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