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下道法11.2《犯罪与刑罚》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A B D A D C A A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B C C A 1.【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违法与犯罪的关系。 ③④:依据教材知识可知,犯罪一定是违法,违法不一定是犯罪,受刑罚一定是犯罪,违法不一定受刑罚,故③④说法正确; ①:犯罪一定违法,故①说法错误; ②:受刑罚一定是犯罪,故②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2.【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刑法的含义和功能。 A:依据教材结合题文,刑法是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应当承担何种刑事责任和对犯罪人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我国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故A说法正确; B:社会和谐的保证是社会各方面相互作用带来的结果,因此,有了刑法,人们还要遵章守法,这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故B说法错误; C:并不是所有的违法行为最终都会受到刑罚处罚,只有刑事违法行为才会受到刑罚处罚,故C说法错误; D: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故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3.【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刑法的含义和功能、犯罪的特征及刑罚的种类 ①:刘某犯诈骗罪,是犯罪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因此该判决依据的法律是刑法,故①符合题意; ②: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法律后果,故②说法错误; ③:有期徒刑属于主刑,但罚金属附加刑而非行政处罚,故③说法错误; :诈骗罪属于触犯刑法的严重违法行为,故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4.【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①②③④:依据教材知识可知,面对犯罪行为,我们要敢于斗争,及时对受害者给予声援和救助;更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有勇有谋地同犯罪行为作斗争;故①②③④说法正确; 故本题选D。 5.【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违法行为的种类、公民的基本义务、刑罚的种类、公民的基本权利。 A:违法行为包括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也就是犯罪,故A说法错误; B:依法纳税属于公民的基本义务,故B说法正确; C:刑罚包括主刑和附加刑,故C说法正确; D:著作权是智力成果权的一部分,故D说法正确; 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故本题选A。 6.【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犯罪的基本特征的相关知识, A:叶某等12名被告人判处拘役4个月至有期徒刑3年4个月不等的刑罚,并处罚金,可判断这是刑事违法行为,故A说法错误; B:罚金不属于行政处罚,而属于附加刑,故B说法错误 C: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故C说法错误 D:叶某的行为属于刑事违法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违反了刑法,应受到刑罚处罚,故D说法正确; 故本题选D。 7.【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犯罪和刑罚。 ①:被告人余某英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受到了刑罚处罚,故①说法错误; ②④:被告人余某英犯拐卖儿童罪,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没收个人全部财产,是依据刑法判决,其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故②④说法正确; ③:死刑属于主刑,没收个人财产属于附加刑,故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8.【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犯罪的特征。 A:张某因偷越国(边)境罪被判处拘役并处罚金。说明他被认定为犯罪并受到刑罚处罚,说明其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属于严重违法行为,故A符合题意; B:法院是审判机关,其职责是行使审判权,严格司法,而不是严格执法。执法的主体通常是行政机关,故B说法错误; C:法律援助是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无偿提供法律服务。题干中未提及张某是否符合法律援助条件,故C说法错误; D:刑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