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稳态与调节高频考点 冲刺练 2025年高考生物三轮复习备考 一、单选题 1.细胞在受到物理或化学因素刺激后,胞吞形成多囊体。多囊体可以与溶酶体融合,其中内容物被水解酶降解,也可与膜融合后释放到胞外,形成外泌体(如图所示),外泌体具有参与机体免疫应答、细胞迁移等多种功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外泌体是由内外两层膜包裹成的囊泡结构 B.外泌体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不会受温度的影响 C.溶酶体能够合成多种水解酶,是细胞的“消化车间” D.若某外泌体是由浆细胞分泌的,里面可能含有抗体 2.为研究赤霉素(GA)对正常植株和某种矮化突变体的作用效果,某科研小组以玉米幼苗作材料,进行了如图1所示实验,并分别测定了正常植株和矮化突变体植株的内源赤霉素含量(如图2所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喷施GA与GA的喷施量 B.由图1所示赤霉素对玉米节间伸长不具有两重性 C.该矮化突变体矮化的原因可能是其自身合成的赤霉素量少 D.通过图1所示实验可排除GA运输障碍是导致矮化的原因 3.研究表明,当体温达到38.5℃以上,可口服布洛芬达到解热镇痛的效果。布洛芬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以减少炎症物质的产生,达到止痛作用;同时布洛芬还能抑制下丘脑的活动,从而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加快散热的速度达到降温的效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布洛芬可能会使机体毛细血管舒张,有利散热 B.体温升高过程中,产热量大于散热量,引起明显的发热 C.退烧药布洛芬作用于下丘脑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过程属于神经调节 D.前列腺素的分泌可能引发机体免疫反应,激活外周痛觉感受器产生痛觉 4.在科学史上,许多科学家利用严谨的实验设计、科学的思维方法在生物学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在下列生物学领域发现中,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A.班廷和贝斯特用结扎了胰管的狗进行实验证明胰岛素由胰岛分泌 B.沃森和克里克采用同位素标记法建构了DNA的结构模型 C.施旺、施莱登运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出一切生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 D.艾弗里在研究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时,对自变量的控制符合对照实验的“加法原理” 5.节食减肥是指通过控制减少饮食,控制热量摄入,降低体重的一种方式。过度节食减肥会引起营养不良,情绪低落,头昏甚至昏迷等现象,节食终止后会导致体内脂肪快速积累和肥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脂肪在转化为糖类供能的过程中元素的比例发生改变 B.情绪低落可能会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和新突触的建立而影响记忆力 C.过度节食可能使磷脂和蛋白质摄入不足,对神经细胞增殖影响较大 D.若人体长期进行节食减肥而引起营养不良,可能会出现组织水肿 6.为了探究某种植物的TS基因影响抗旱性的机制。该种植物受到干旱胁迫时,TS 基因编码的TS蛋白促进生长素(IAA)的合成。研究者用野生型(WT)和TS基因功能缺失突变株(ts)进行实验,结果如图甲。已知BG催化ABA-葡萄糖苷水解为脱落酸(ABA)。提取纯化TS蛋白和BG蛋白,然后进行体外酶活性测定,结果如图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干旱处理下,与野生型 (WT)相比突变株 ts生长慢 B.TS 蛋白具有抑制BG 活性的作用 C.TS 蛋白直接降低ABA水平 D.干旱处理下,TS 基因功能缺失植株生存率提高 7.机体如何产生针对甲型流感病毒的抗体?科学家甲认为抗体生成细胞先合成伸展的多肽链,当抗原进入细胞时,这个多肽链以抗原分子为模板而折叠,从而形成与其构型互补的抗体分子。科学家乙认为在抗原进入机体之前,不同类型的B细胞就已经存在,抗原进入机体后与特异性的B 细胞结合,引发体液免疫,产生特异性抗体。已知下列实验的实验结果否定了科学家甲的观点,支持科学家乙的观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