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寻找中华民族源代码: 宋元时期的“多元一体”预演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单元解读 民族关系发展 民族关系发展 民族关系发展 社会变化之政治 社会变化之经济 社会变化之经济 社会变化之文化 1.了解辽、宋、西夏的并立,金与南宋的对峙和北宋崇文抑武方针 2.知道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进一步南移 3.理解元朝统一对中华民族进一步交融的重要意义; 4.认识宋元时期繁荣的经济、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5.认识中国古代的重要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学习目标 壹 民族交融带 民族关系发展 我叫耶律楚材,辽皇族后裔,生于金时。成吉思汗召我随其西征。窝阔台即位,我力倡以儒治国,建章立制。身处辽、金、元交替之际,见证朝代更迭,毕生以调和蒙汉、安邦定国为志,冀望文化交融、百姓安宁。 同学们,你能说出我生平涉及哪些政权吗? 时空定位-重构视角 916年 960年 1038年 1115年 1125年 1127年 1206年 1227年 1234年 1276年 1368年 北宋 南宋 辽 契丹族 西夏 党项族 金 女真族 蒙古 1271改元 北宋 北宋 南宋 南宋 辽 西夏 金 元 澶渊之盟 庆历议和 岳飞抗金 宋金议和 文天祥抗元 战→和 战→和 战→和 南宋灭亡 1.多民族政权并立,分裂走向统一 2.和战交替,以和为主 民族关系发展 材料一:辽朝设北面官(按契丹旧制管理游牧事务)、南面官(仿唐制管理汉人州县),汉人韩延徽、韩德让等曾参与制定南面官制。 材料二: 材料五: 女真文字 材料三:西夏文典籍《番汉合时掌中珠》为汉夏双语字典,西夏佛经翻译大量借用汉语音译词汇。 模仿汉族钱币,货币体系突破族群界限 游牧民族学习汉族政治制度 游牧民族借用汉字逻辑创制本族文字 材料四: 辽太宗将幽云十六州汉人迁至临潢府(今内蒙古),带牛耕、铁农具,使漠南出现“编户数十万,耕垦千余里”。 汉族农耕技术改变少数民族游牧经济结构 回 回回 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回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在碰撞交融中发展到新阶段 贰 政治博弈场 社会变化—政治之变 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之计,其道何如? 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社会变化—政治之变 措施 影响 军 事 (兵) ①文臣掌兵,大多不熟悉军务,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 ②政治机构重叠,官吏冗余,办事效率低下。 ③增加了朝廷财政支出 政 治(权) 中央: 财 政(钱) ①解除禁军高级将领兵权 ②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 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①派文官任地方长官,三年一换 ②设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地方: 取消节度使收税权力;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方镇太重(藩镇割据)君弱臣强(宰相专权) (武将权重) 崇文抑武方针 积贫 积弱 民族关系发展 元朝与汉唐时期疆域图对比,你有何发现? 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在地理上奠定了“大中国”之基 社会变化—政治之变 山川形便→犬牙交错 派出机构 大而难独 西藏 宣政院 台湾 澎湖巡检司 结合图表小组讨论元朝政治制度特点? 唐 宋 秦 课堂练习 1.从下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出。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基本 特征是(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C.繁荣与开放 D.多民族政权由并立到统一 D 叁 经济南移链 社会变化—经济之变 南宋海船 北宋纸币铜板拓片 宋代“天下乐”蜀锦样式(现代) 《清明上河图》局部:汴京临街市贸 社会变化—经济之变 类别 发展成就 农业 粮食作物 南方水稻种植,占城稻,复种技术,秧马 经济作物 南方种植茶树,棉花由南向北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