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38983

【大单元·任务制】统编版语文五下第五单元第3课时 人物描写一组 教案

日期:2025-09-19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7次 大小:37767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单元,五下,一组,人物描写,3课时,第五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课 课题:人物描写一组 内容分析:《两茎灯草》中“两根手指”这一事例,表现了严监生的吝啬的特点,细致的动作描写更是突出了严监生的极度吝啬。 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写了什么,体会人物特点。接着细读课文,引导学生着重体会是如何表达人物特点的。接着对比阅读,感受异同。最后扩展到已学的古诗词中的人物。 核心素养目标: 1. 语言运用:能精准提取《两茎灯草》中“三次猜测”的关键信息,用表格/曲线图呈现情节波折。 2. 思维能力:通过对比群文,能辩证分析“波折”的合理性,避免“为转折而转折”的逻辑漏洞。 3.审美创造:感受不同文体(小说、诗歌、寓言)中“波折”带来的情感张力(如严监生的焦急、财主的愤怒与惊喜)。 4. 文化自信:发现“文似看山不喜平”是中外共通的文学追求,增强对中国传统“三叠式”叙事(三顾茅庐、三打白骨精)的文化认同。 重、难点: 重点:通过了解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体会人物特点。 难点:初步了解通过描写他人反应表现主要人物的特点的方法。 任务一:与经典为友———发现大千世界众生相 活动流程: 活动一:入营考验,解密“波折”档案 活动二:主文探秘,拆解“波折方程式” 活动三:群文阅读,破解“波折”形态 活动四:写作练习,创作“专属波折”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一:入营考验,解密“波折”档案 1. 职业盲盒揭晓身份 (PPT上展示职业盲盒特效) 师:同学们,欢迎来到“职业体验营”!今天我们将通过抽取职业盲盒,体验不同角色。请一位同学代表,从盲盒中抽取一张身份卡———(学生抽取卡片,全员为"作家")。恭喜各位,你们已成为“青苗作家”!不过(出示手机模拟退稿信),你们的首篇稿件被编辑打回了…… (PPT播放“叮———您有新的退稿信”音效,展示退稿理由) “亲爱的作家:您的故事主题不错,但情节如‘白开水’般平淡。请前往‘波折训练营’,学会用‘一波三折’抓住读者!”今日,就让我们追随严监生那神秘的 “两根手指”,一同破译 “写波折” 的文学密码! 2.预热游戏:发现“三折”基因 在正式踏入创作秘境前,先瞧瞧那些名垂千古的经典故事,是如何在字里行间 “玩转转折”的! (PPT依次出示三顾茅庐、三打白骨精、孟母三迁的“三”字关键词) 根据画面猜故事:三顾茅庐(师:看来难不倒大家,来换个玩法。) 根据人物猜故事:三打白骨精 根据结果猜故事:孟母三迁(PPT:故事的结尾文字节选) 3.背景介绍 想要进入训练营,得先找到我们这次训练营的负责人,也是这篇课文的作者,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预设:吴敬梓。 教师相机介绍吴敬梓和《儒林外史》 4.字词学习 师:吴敬梓给了我们一本“波折”档案,可惜上面带着密码,需要我们学习字词,解开密码。 学生根据预习单完成字词学习。 阅读课前要求 认真记录活动要求 课前热身。 猜故事。 了解作者背景资料。 学习生字词。 活动意图:以职业盲盒与退稿信创设真实创作困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内驱力;通过经典故事猜谜,唤醒学生对 “三叠式” 叙事的认知经验,为后续学习铺垫。 活动二:主文探秘,拆解“波折方程式” 1.整体感知,完成表格,拆解“三次猜测” 恭喜各位新锐作家进入训练营,请开启《两茎灯草》的文学探险之旅!请跟录音,说说这篇文章讲了什么? 预设:严监生临死时的场景,他因灯盏里点着两茎灯草而硬撑着不肯咽气。 2.同学们,你们是从哪里看出严监生吝啬这个特点的呢?展示填好的人物名片,并对人物特点进行概括。 3.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边读边做批注。 4.速读文本,用手中的 “任务卡”,记录严监生的亲人分别做了什么猜测?他的反应有何变化?这不仅是一场阅读挑战,更是我们学习构建波折情节的绝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