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94217

24京剧趣谈教案和课件

日期:2025-11-20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7次 大小:5906222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京剧,趣谈,教案,课件
    (课件网) 任务一: 赏乐品画,体悟深层内涵 任务三: 多元品鉴,感受多样艺术之美 任务二: 探秘戏曲,领略国粹魅力 任务四: 秀出拿手好戏,书写精彩篇章 体会艺术之美,分享拿手好戏 24 京剧趣谈 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课型:略读实践课 课时:1 任务二:探秘戏曲,领略国粹魅力 ◎活动一:初识京剧渊源,感受国粹韵味 ◎活动二:探秘道具虚实,品味表演之妙 ◎活动三:欣赏动静亮相,领悟高妙之处 ◎活动四:聆听文武声腔,辨析曲调风采 活动一: 初识京剧渊源,感受国粹韵味 京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被视为中国国粹。徽剧是京剧的前身。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大徽班进入北京,他们接受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活动一:初识京剧渊源,感受国粹韵味 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法: 舞台上的角色划分为: 唱、念、做、打。 生(老生、小生、武生) 旦(青衣、花旦、老旦、刀马旦/武旦) 净(俗称“花脸”) 丑(文丑、武丑) 活动二: 探秘道具虚实,品味表演之妙 1.思考:你读出了哪些“趣”? 趣 道具之趣 《马鞭》 表演之趣 《亮相》 活动二:探秘道具虚实,品味表演之妙 2.默读《马鞭》,说一说这部分的主要内容。 《马鞭》介绍了京剧中“马鞭”这一艺术表现形式的产生、作用,同时也介绍了京剧中的虚拟道具的妙处。 中国古人时常要骑马。可骑马在舞台上没办法表现,舞台方圆太小,马匹是无法驰骋的。真马出现在舞台上,演员也怕它失去控制。 3.说说舞台上使用马鞭的原因。 马鞭表演之趣 同时这一根虚拟的马鞭,给演员以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可以高扬,可以低垂;可以跑半天还在家门口,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 4.读一读,演一演。 马鞭是实在的道具,是可感觉可使用的。京剧还有一些虚拟的道具,但一样可感觉可使用。 5.下面这两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从马鞭真实的道具过渡到虚拟的道具。 6.作者举了哪些例子来介绍京剧中的虚拟道具? 比如《拾玉镯》中小姑娘绱鞋底,鞋底是实的,针线可是虚的,但在演员手里,“无”远远胜过了“有”。 列举小姑娘纳鞋底的表演来介绍虚拟道具的运用。 《拾玉镯》片段欣赏 比如《金玉奴》中有一个细节,小生演员用饭碗喝完豆汁,又用嘴去添筷子,如果没有这一“舔”,那饭碗也就完全不必拿上舞台。 京剧表演的独特魅力:道具运用,虚实结合。 “舔”是“狠狠做戏”,如果没有“舔”,饭碗拿上来就是多此一举。 京剧表演的独特魅力:道具运用,虚实结合 虚实相生表演 饭菜 鞋底 针线 道具 实在的道具 虚拟的道具 酒壶酒杯 酒水 1.京剧道具,都是以小代大,以简代繁,以虚代实。 2.节省了空间和人力物力。 3.充分表达出意思,给观众留下想象的空间。 7.小组交流:京剧道具的特点和妙用。 活动三: 欣赏动静亮相,领悟高妙之处 亮相 亮相 种类 奇特之处 高妙之处 静态 动态 打败方跑下去,胜利方留在原地耍刀枪。 “一动不如一静” “此时无声胜有声” 有杂技成分,显英雄气概。 1.小组合作学习《亮相》,完成下面表格。 双方打得不可开交之际,锣鼓声一停,人物动作戛然而止。 然而也怪,就在双方打得不可开交之际,那紧张而又整齐的锣鼓声忽然一停,人物的动作也戛然而止———双方脸对着脸,眼睛对着眼睛,兵器对着兵器,一切都像被某种定身术给制服了! 静态亮相 问得有理,但这恰恰是京剧艺术的高妙之处。俗话说“一动不如一静”,古诗也说“此时无声胜有声”,讲的就是这种情况。静,越发能显示武艺的高强,越发能显示必胜的信心。 绝妙之处 静态亮相 双方正在交战,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