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591

集合复习提纲

日期:2025-09-18 科目:数学 类型:高中素材 查看:47次 大小:16815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集合,复习,提纲
  • cover
集合与简易逻辑 基本知识网络图: 第一部分:集合的概念及其运算 1、集合与元素 x是集合A的元素则记作x∈A,若元素x不是集合A的元素则记作。 2、集合的分类 有限集、无限集、 空集 。 3、集合元素的特性 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4、集合的表示方法 列举法、描述法 {x|p(x)}、图示法 5、常见数集及符号 N、N*(N+)、Z、Q、R、{x|x=2n,n∈Z}、{x|x=2n+1,n∈Z} 集合名称 定 义 基本性质 子 集 (真子集) 若集合A的任何 一个元素 都是集合B的元素,则称 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 记作() ① ② ③若,,则 ④n元素集的子集数是2n个 等 集 如果且则称A 和B相等记作A=B 两个相等的非空集合它们的 元素完全相同 交 集 A∩B={x|x∈A且x∈B} ① A∩A=A ② A∩= ③ A∩B= B∩A ④(A∩B)∩C=A∩(B∩C) 并 集 A∪B={x|x∈A或x∈B} ① A∪A=A ② A∪=A ③ A∪B= B∪A ④(A∪B)∪C=A∪(B∪C) 补集 CsA={x|x∈S且x∈A} ① (CUA)∪A=U ② (CUA)∩A= ③ CU(CUA)=A,其中U为全集 1. 集合与元素的关系: 弄清楚集合与集合,元素与集合各是什么关系 例1、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上述正确的是 2. 集合元素具有三要素(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 在求有关集合问题时,尤其要注意元素的互异性,如: 例2、,求 . 例3、,求的值. 例4、已知集合 (1)若A中只有一个元素,求A的值,并求出这个集合. (2)若A中至多有一个元素,求A的范围. (3)若A中有两个元素,求A的范围. (4)若A中至少有一个元素,求A的范围. 3. 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像法). (1)列举法: (2)描述法:{特征元素|元素的属性} 特征元素显示谁是元素,元素的属性显示集合中所有元素具有的性质,要满足的条件;反过来,只要满足元素属性,都要作为集合的元素. ①理解集合的意义———抓住集合的代表元素(特征元素)。如: (1)———函数的自变量的集合; (2)———函数的函数值的集合; (3)—函数图象上的点集, 例5、①,; ②,. 分别求. 例6、,则( ) (A) (B) (C) (D) (3)图像法:(韦恩图、文氏图) 图像法常用于解决有限集的计算和抽象的集合的关系 例7、,,,求A、B 例8、U为全集,,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 (A) (B) (C) (D) 4. 集合的运算(子集;交、并、补集). (1)集合的其他运算性质:  ①;  ②; ③;④; ⑤; ⑥; ⑦. (2)对于含有个元素的有限集合,其子集、真子集、非空子集、非空真子集的个数依次为 例9、,求集合P的个数. (3)注意补集与命题的否定()的联系. (命题P为集合P命题为集合) 例10、已知的解集为M,若且,求. 同类题:《导》P26.11 特别提醒:若,则,为什么呢? (4)已知集合A和含参集合B的运算问题 ①遇到时,你是否注意到“极端”情况:或; 同样当时,你是否忘记的情形?要注意到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②若集合A、B是不等式型的集合,你是否运用了实数轴参与运算?(数形结合法) 注意:弧线同时覆盖的区域为其交集范围;只要有弧线覆盖的区域为其并集范围。 ③在计算过程中,你注意到答案的范围端点取舍问题吗? 不等式型: 例11、,,,求的范围. 变式:,,,求的范围. 例12、,,,求的范围. 变式:,,,求的范围. 例13、,,,求的范围. 变式1:,,,求的范围. 变式2:,,,求的范围. 析:二次含参不等式,注意观察是非能分解,若能分解将简化题目,如上述原题;若不能分解可借助三个二次的关系,利用不等式端点与方程的对应关系,再结合根的分布问题,如变式1、2 同类题:变:《导》P20.9, P22.深化3,P23.12 例14、,,,求的范围. 变式2:,,,求的范围. 第二部分:不等式 1.等式的解法. (1)绝对值不等式.(牢记公式). ① ② 注意:(1)、(2)公式可记为“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