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59756

高一语文新教材部编版必修上册 课件(10份打包)

日期:2025-05-2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5次 大小:11730654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高一,语文,新教材,教材,编版,必修
    (课件网) 古诗词诵读 静女 激趣导入 “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 “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男女相与歌咏,各言其情” 1.了解《诗经》有关的基础知识,积累文化常识; 2.鉴赏诗歌的“赋”、细节描写、反复、象征等艺术手法; 3.感受诗歌所表现出的爱情的美好和甜蜜。 素养目标 目录 知人论世 壹 初读感悟 贰 深度探究 叁 思考延伸 肆 壹·知人论世 《秦风·无衣》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走近《诗经》 走近《诗经》 《诗经》写作特点:四言为主,兼有杂言的句式;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写法。 重章叠句一唱三叹的结构章法 内涵 指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 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表达效果 具有回环反复的表达效果与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内容主题 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 《诗经》 “六义” 内容 风 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雅 分为《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大雅》的作者是贵族文人,但对现实政治有所不满,除了宴会乐歌、祭祀乐歌和史诗而外,也写出了一些反映人民愿望的讽刺诗。《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 颂 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雅》、《颂》中的诗歌对于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 手法 赋 是直接铺陈叙述。朱熹《诗集传》“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比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 兴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起兴,用其他东西引出要说的内容。 贰·初读体会 预习检查 1.明确字音 姝(shū) 俟(sì) 隅(yú) 踟蹰(chí chú) 娈(luán) 贻(yí) 炜(wěi) 荑(tí) 预习检查 2.解释词义 ①见:通“现”,出现。 ②爱:通“薆”,隐藏,遮掩。 ③说:通“悦”,喜爱。 ④女:通“汝”,你,这里代指彤管。 ⑤匪:通“非”,不是。 ⑥姝: 美丽漂亮 ⑦城隅:城角 ⑧踟蹰:徘徊 ⑨娈:美好 ⑩洵:确实 任务活动 品诗中之韵,感音乐之美 任务说明:韵是诗歌的基本要素,无韵不为诗。古人云:“声音相合谓之韵”用白话说 韵就是一个字的收声,大致就是现代汉语拼音方案中韵母的发音。韵母相近的字 叫“同韵”,诗人在句末使用同韵的字就是押韵。押韵的目的是为了给诗歌造成 一种悠扬和谐,循环往复的音乐美。欣赏诗歌的音韵美,还要很好地掌握诗歌的节奏,体会诗歌的顿挫抑扬之味。 任务活动 任务活动 任务1:聆听诗朗诵,用“/”划分朗读节奏。 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诗朗诵 任务2:自由诵读,概括章节内容。 任务活动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写青年之急。(相候) 写青年之恋。(相赠) 写青年之诚。(相悦) 叁·深度探究 任务活动一 分析手法,概括形象 任务说明:文学作品善于运用多种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如,语言、动作、神态、肖像、心理等正面描写,对比、反正等侧面描写。而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