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60007

2025届中考道德与法治预热模拟卷【西藏专用】(含解析)

日期:2025-05-13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46次 大小:13895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5届,中考,道德,法治,预热,模拟
  • cover
025届中考道德与法治预热模拟卷 【西藏专用】 满分:80分 时间:80分钟 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 1.老师说我是一个思维敏捷的学生,同学说我热情、开朗,邻居夸我有礼貌,但是爸爸说我做事粗心大意。对于他们的评价,正确的认识是( ) ①通过他人的评价,对自己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②要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既不盲从也不轻视 ③用心聆听,感谢他人让我更清楚地认识自己 ④走自己的路,完全不在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据《元史》记载,元代大学者许衡同众人一起逃难,时值盛夏,人们又饥又渴。有人发现路边有一棵梨树,大家便争先恐后去摘梨。许衡却端坐树下,不为所动。人们问他为何,他答道:“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们说乱世中梨树无主,许衡说:“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这一典故包含着中华民族( )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 B.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 C.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 D.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 3.2023年,在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实践证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为什么一个只有22年短暂生命的年轻战士能够赢得亿万人民如此崇高和长久的敬意,一个群众性活动能够激励几代人向上向善 因为雷锋这一榜样( ) ①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 ②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 ③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 ④使我们实现青春的梦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善于从古代先贤的智慧中汲取养分是我们青年学生树立文化自信的具体表现。下列名言警句与“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观点相一致的是( )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③“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 ④“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网络改变世界,网络丰富生活。直播带货,网络购物已经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一句“正阳花生正阳香四海”正在网络上被越来越多的朋友转发,正阳花生也会进入更多的餐桌,促进花生产业发展。这告诉我们( ) A.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B.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 C.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的平台 D.网络改变了人际交往方式 6.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我们要珍惜美好生活,防患于未然。分析小强同学的成长经历,你认为下列排序合理的是( ) ①小强不接受教训,因聚众斗殴、偷窃财物,被公安机关拘留 ②小强自从结识了社会上的“朋友”,便无心学习,经常旷课打架,受到学校纪律处分 ③小强用自己的切身经历告诫他人要防微杜渐,杜绝不良行为,防患于未然,远离犯罪 ④小强仍不知悔改,为获取钱财上网,和他人拦路抢劫,最终因抢劫罪被判刑 A.②→③→①→④ B.②→④→①→③ C.②→①→④→③ D.④→②→③→① 7.李某为获取巨额利益,组织团伙制造并销售假冒伪劣药品,对众多患者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李某的行为构成犯罪,其最本质特征是( ) A.李某的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B.李某的行为违反了刑法 C.李某的行为应受刑罚处罚 D.李某组织了犯罪团伙 8.在某区人民法院审理的一起未成年被告人盗窃案件中,被告人具有长时间夜不归宿、结交社会闲散人员等不良行为,然而父母却长期放任未加约束管教。案件宣判后,法院向其父母发出《家庭教育令》,督促被告人父母积极履行家庭教育和监护职责。对此,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 A.未成年人要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B.不良行为必然发展成犯罪,要杜绝不良行为 C.司法保护是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 D.监护人要依法履行职责,给予未成年人家庭保护 9.“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