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宫墙采用有雉堞的城墙形式,象征长城 宫殿制式为缩小的紫禁城 湖沼区仿造江南著名景观 展现西北高原风貌 外八庙:各具汉、藏、满、回等民族建筑风格的皇家藏传佛教寺庙群 “我皇祖建此山庄于塞外,非为一己之豫游,盖贻万世之缔构也”。 ———乾隆《避暑山庄百韵诗》序 “明修长城清修庙”,“一座喇嘛庙,胜抵十万兵”反映了明清两代统治者在处理民族问题上的态度有何不同?效果如何? 第18课 清朝的边疆治理 1、通过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史实,再现他的英雄壮举;通过达赖、班禅金印实物图,金奔巴瓶的实物插图和五世达赖觐见顺治图再现册封制度形成的史实;通过《平定准噶尔图》和评定大小和卓叛乱图佐证这两件史事的真实性。 2、通过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建制的史实叙述,让学生认识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通过清廷对西藏的有效管辖和巩固西北边疆的学习,认识新疆、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离的领土。 3、学习郑成功收复台湾,打击西方侵略势力,维护了祖国统一的精神;认识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增强维护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的责任心。 学习目标 郑成功像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郑成功,本名森, 福建泉州南安人,明末清初军事家,是抗清名将。 他自幼学习刻苦,读书之余喜欢舞剑骑射;清军入关后,不愿随父降清,毅然举起抗清的旗帜,后来被清军打败,退至厦门。郑成功面对严峻形势,决定收复台湾作为抗清基地。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明朝末期,荷兰殖民者趁明朝国势衰败之机,出兵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在台湾实行殖民统治。 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壹 1.背景 用史实说明台湾自古属于中国领土? 远古时期 隋朝时期 元朝时期 台湾和大陆相连,由于地壳运动,台湾成了一座海岛,台湾是福建省漂浮在海上的部分! 三国时期 孙权派将军卫温等率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 隋炀帝派人三赴流求 设澎湖巡检司,负责台湾和澎湖地区的民政,归中央政权管辖 1624年,荷兰侵占台湾,实行殖民统治。 ①1661年,郑成功率将士从福建金门出发,横渡台湾海峡,抵达台湾岛南部 ②把敌人包围在赤坎城和台湾城中 ③经过8个月围攻,1662年2月,荷兰殖民长官被迫投降。在台湾赤嵌楼上,荷兰殖民者奉上投降书,郑成功接受投降。被荷兰殖民者占据达38年的台湾。 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是我国的民族英雄。 性质:反抗外来侵略的正义战争。 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壹 2.郑成功收复台湾—过程 根据材料概括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意义。 打击西方侵略势力,维护了祖国统一,保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加速了台湾的开发,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历8个月的交战、围困,郑成功于1662年迫使荷兰总督投降,收复了台湾,从而控制了辽阔的海疆,阻滞了荷兰殖民者对中国的侵袭。郑成功收复台湾后,转移大批闽粤人民移居开发台湾,向当地高山族传播先进的农耕技术,实行寓兵于农的屯田政策,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和建设。 ———摘编自《写在国姓爷收复台湾胜利355周年之际》 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壹 3.意义 材料一:郑经:“台湾远在海外,非中国版图。先王在日,亦只差‘剃发’二字,若照朝鲜事例,则可。” ———江日升撰:《台湾外记》卷六,194页 材料二:康熙:“朝鲜从来所有之外国,郑经乃中国之人。” ———《明清史料·丁编》(第三本),272页 材料三:康熙:“台湾皆闽人,不得与琉球、高丽相比”。 ———《清圣祖实录》卷一○九 根据材料,郑经的目的是什么?康熙帝是如何回应的? 郑经想把台湾独立出去;康熙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追求“国家统一”目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