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84490

2.3非遗保护公益行 第1课时 教案【浙科版】《综合实践活动》七下

日期:2025-05-18 科目: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4次 大小:258707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非遗,保护,公益,1课时,教案,科版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科版《综合实践活动》七下 2.3非遗保护公益行 第1课时 教学设计 课题 非遗保护公益行 单元 二 学科 综合实践活动 年级 七下 教材分析 本课主题为“非遗保护公益行”,是第二单元第三课的内容,继前两课继续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教材选择本课题,一是源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其相关的实物和场所。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时光淬炼的匠心传承。二是因为它的现状———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口的大量流动,许多非遗项目正在逐渐消失。因此非遗保护势在必行。号召大家一起加入“非遗保护公益行”的队伍,开展社会服务活动,为中华“非遗”的保护贡献力量。服务非遗,从了解非遗做起。教材第一课时,让学生通过在线搜索等方式查找身边的非遗项目,了解它们的现状,并进行非遗大讨论,了解非遗的类别;分析、思考怎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逐步明确可行的服务项目,即初步确定小组的研究课题;进而了解如何设计社会服务活动方案并完成方案的设计,为后面活动的展开做好前期的准备。 学习目标 价值体认: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历史和现状,体验优秀传统文化,体悟其中的民族智慧,体认优秀传统文化与家乡发展的关系,以祖国繁荣为荣,以民族文化为荣。责任担当:自理自立,主动发挥特长,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履职尽责,自觉激发文化传承的责任感,为文化保护和传承贡献智慧和力量。问题解决:用调查、分类和分析等方法梳理问题,生成实践主题或研究课题。创意物化:明确可行的服务项目、设计社会服务活动方案。 重点 解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历史和现状 难点 明确可行的服务项目、设计社会服务活动方案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观看视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传承,我们正在用记录工程,把传承实践记录下来提问: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能为“非遗保护”做些什么?教师:“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其相关的实物和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智慧和精神追求。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时光淬炼的匠心传承。保护非遗,意义重大。 但是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口的大量流动,许多非遗项目正在逐渐消失。一起加入“非遗保护公益行”的队伍,开展社会服务活动,为中华“非遗”的保护贡献力量 。 观看视频,思考并回答问题。 热点导入。从国家和社会各界对非遗保护的重视,引起学生关注。 讲授新课 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于2011年2月25日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该法律自2011年6 月1日起施行。一、瞭望台浙江省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省。大家身边有哪些非遗项目 它们的现状如何 1.播放视频:1分钟带你速览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2.按照2011年颁布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中的分类来检索,补充以下表格。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别类别举例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孟姜女传说、白蛇传说、藏族的《格萨尔王传》 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昆曲、蒙古族长调民歌、 傣族的孔雀舞、藏族的锅庄舞 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中国雕版印刷技艺、缙云烧饼制作技艺、景德镇陶瓷烧制技艺历 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端午节、二十四节气、春节、元宵节、婚礼、、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