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40163

【核心素养目标】2.1浙江诗路行 第2课时 课件+素材【浙科版】《综合实践活动》八上

日期:2025-11-22 科目: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9次 大小:5659282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课件,综合实践活动,科版,素材,2课时,核心
    诗路帆影:浙江大运河古镇诗意巡礼 ——— 从拱宸桥到南浔的文化穿行 课题名称释义 本课题以 "诗路帆影" 为核心意象,既指运河上往来穿梭的舟楫承载的诗歌创作,也象征诗歌如帆影般映照在运河水面的文化景观。线路设计突破单纯的地理串联,通过 "物质遗产实景 + 诗歌文本解读 + 当代体验转化" 的三维架构,系统呈现从杭州到南浔的运河诗性空间。课题特别聚焦古镇作为 "诗歌创作现场" 的特质,揭示乌镇的隐逸之韵、西塘的民俗之趣与南浔的商帮之雅如何在运河水脉中形成差异化的诗学表达。 核心探访线路设计 线路总览 本次诗路探访以 4 天为周期,沿京杭大运河浙江段主航道展开,从杭州拱宸桥出发,经嘉兴桐乡乌镇、嘉善西塘,最终抵达湖州南浔古镇,全程涵盖 4 处世界遗产点、6 座标志性古桥和 3 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每日行程以 "晨读诗、午访古、暮创作" 为节奏,实现诗歌文本与古镇空间的深度互文。 每日详细行程 第一天:杭州 拱宸桥畔的唐宋风华 核心景点:拱宸桥、桥西历史文化街区、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 文化主题:运河诗歌的盛唐基因与两宋转型 清晨的拱宸桥被晨雾笼罩,这座始建于明崇祯年间的三孔石拱桥,虽非唐宋原物,却完整延续了白居易笔下 "灯火沙河夜夜春" 的空间意境。站在桥顶诵读《正月十五日夜月》,"灯火家家市,笙歌处处楼" 的诗句与桥西街区的百年老店形成奇妙呼应,可直观感受唐代杭州 "水郭临江曲,津桥对市门" 的城市格局。 上午在运河博物馆重点参观 "漕运诗卷" 特展,将苏轼《望海楼晚景五绝》中 "沙河灯火照山红" 的描写与展出的宋代漕船模型对照,理解 "沙河"(今盐桥运河)作为商贸水道的功能特征。特别关注苏轼任杭州知州时制定的《修河条约》,体会文人既创作诗歌又治理运河的双重角色。 午后漫步桥西直街,在清末民初的仓储建筑群中寻找 "笙歌处处楼" 的当代遗存。推荐在 "运河阿二" 茶馆小坐,品味杭州评话艺人演绎的《白乐天治杭》片段,感受诗歌向民间艺术的转化。傍晚在运河文化广场参与 "古今同题" 诗会,以 "拱宸桥的黄昏" 为题进行创作,对比白居易 "明月在江头" 的古典意象与现代都市背景下的运河暮色。 第二天:乌镇 水阁中的隐逸诗心 核心景点:东栅老街、司马高桥、福严寺遗址、运河文化博物馆 文化主题:从范蠡五湖到数字诗路的千年传承 清晨从桐乡市区乘船沿运河前往乌镇,航线正是明代诗人王穉登《语溪吊古诗》中 "扁舟已载西施去" 的水路。抵岸后首先探访东栅财神湾,这里保留着 "人家尽枕河" 的典型格局,诵读诗句 "夜夜月从沙浦照,年年花傍野塘生",想象西施与范蠡功成身退的传说如何为乌镇注入隐逸基因。 上午重点考察司马高桥,这座明代石拱桥的桥联 "碧浪驾舆梁,事隶夏官资共济;白栏依雉堞,情深秋水溯伊人",将水利功能与文学意象完美融合。在桥面石板的纤痕旁,对比阅读杨万里《衔命郊劳使客船过崇德县》"水面光浮赤玉盘,也应知我纤夫寒",体会运河诗歌中 "风雅" 与 "艰辛" 的双重叙事。 午后前往福严寺遗址,这座始建于梁代的古寺曾让杨万里发出 "追程坐行役,不得泊春船" 的感叹。在遗址旁的 "未完成的诗行" 装置艺术前,当代诗人可续写杨万里未竟的诗篇,完成跨越八百年的对话。傍晚参观乌镇运河文化博物馆,特别关注数字诗墙展示的张金荣《春从天上来 咏中国乌镇》,分析 "望运河微雨,深巷初秋" 等现代意象与古典棹歌的传承关系。 第三天:西塘 廊棚下的民俗诗韵 核心景点:烟雨长廊、卧龙桥、薛宅露台、西塘民俗博物馆 文化主题:竹枝词里的水乡日常生活编码 清晨的烟雨长廊笼罩在薄雾中,93 岁诗人柯大庸笔下 "烟雨长廊百米余,垂杨飘拂雾收初" 的意境在此刻完美呈现。沿着 2000 多米的廊棚漫步,观察 "人家沿桥而居,商船依岸结庐" 的空间布局,理解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