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的同步作业设计 一,名句默写 1,十年生死两茫茫,-- 。 2,千里孤坟,--。 3,相顾无言,--。 4,料得年年肠断处,--。 二、阅读理解 1,这首词的上阕和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 2,词中 “尘满面,鬓如霜” 这一描写有什么作用? 3,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拓展延伸 1,比较苏轼的《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和贺铸的《半死桐 重过阊门万事非》在表达情感和艺术手法上的异同。 2,以 “思念” 为主题,写一篇短文,要求运用《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的词句。 名句默写答案:1,不思量,自难忘2,无处话凄凉3,惟有泪千行4,明月夜,短松冈 阅读理解答案:1,上阕主要写作者对亡妻的思念之情。开篇 “十年生死两茫茫” 直接点明时间之久,生死相隔之远,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接着 “不思量,自难忘” 表达了作者即使不刻意去想,亡妻也难以忘怀。“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则描写了作者与亡妻相隔千里,无处诉说心中的凄凉。 下阕主要写作者在梦中与亡妻相见的情景。“夜来幽梦忽还乡” 引出梦境,作者梦到回到了故乡,看到妻子正在小轩窗前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描写了夫妻相见时的情景,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泪水不断流淌。最后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回到现实,作者想象每年在明月照耀下的短松冈,那是妻子的埋葬之地,自己必将肝肠寸断。 2,这一描写表现了作者历经沧桑、容颜衰老的形象。一方面,它暗示了作者在亡妻去世后的岁月里,饱经生活的磨难和痛苦,形象地刻画出了作者的愁苦和憔悴。另一方面,也为下文作者在梦中与亡妻相见时,担心妻子认不出自己做了铺垫,更加突出了作者对亡妻的思念之情。 “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这几句词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在梦中,作者回到了故乡,看到妻子正坐在小轩窗前,对着镜子梳妆打扮。她的面容依旧美丽动人,仿佛时间从未流逝。作者静静地看着妻子,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感动。然而,当妻子转过头来,看到作者时,两人却相顾无言,只有泪水不断地从眼中涌出。千言万语都在这泪水之中,表达了夫妻之间深深的思念和眷恋之情。 3,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亡妻的深切思念之情。作者通过回忆与亡妻的过去,描写梦中相见的情景,以及对亡妻埋葬之地的想象,抒发了自己对亡妻的无限眷恋和悲痛。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在人生的苦难中,对亲情、爱情的珍视和对生命的深刻感悟。 三、拓展延伸答案 1:相同点: 都表达了对亡妻的深切思念之情。两首词都通过回忆与亡妻的过去,描写亡妻的形象,以及对亡妻埋葬之地的感慨,抒发了作者对亡妻的思念和眷恋。 都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苏轼的词中,上阕写实,描写自己对亡妻的思念;下阕写虚,描写梦中与亡妻相见的情景。贺铸的词中,上阕回忆与亡妻的过去,下阕描写自己重过阊门时的感慨,也是虚实结合。 不同点: 情感表达的方式不同。苏轼的词情感表达更加直接、深沉,如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等句子,直接抒发了作者对亡妻的思念之情。贺铸的词情感表达则更加含蓄、委婉,如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等句子,通过描写生活中的细节,表达了作者对亡妻的思念。 艺术手法的运用略有不同。苏轼的词在描写梦境时,运用了细腻的描写手法,如 “小轩窗,正梳妆”,生动地描绘了妻子的形象。贺铸的词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如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将自己比作半死的梧桐和失伴的鸳鸯,形象地表达了自己的孤独和凄凉。 2,思念是一种痛,痛彻心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每当夜深人静,思念便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