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1.5隋唐时期的民族交往与交融 第一单元 隋唐时代: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人教2024版 七年级下册历史【精做课件】 授课教师:******** 班 级:******** 时 间:******** 《1.5 隋唐时期的民族交往与交融》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准确说出隋唐时期周边主要少数民族的名称、分布区域,如吐蕃在青藏高原、突厥兴起于阿尔泰山地区、回纥居住在漠北等,并能在地图上清晰标识出这些民族的大致位置,构建起对隋唐时期民族分布格局的空间认知,提升历史空间观念。 深入理解隋唐时期中央政权与各少数民族之间的交往方式,包括和亲(如唐与吐蕃的文成公主、金城公主远嫁)、战争(唐朝与东突厥、西突厥之间的军事冲突)、设置机构(唐朝在西域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册封(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册封渤海国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册封南诏首领皮逻阁为云南王)等,分析不同交往方式产生的背景、目的和影响,培养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详细阐述隋唐时期民族交往与交融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具体表现,如经济上,唐朝与回纥贸易往来频繁,以绵帛换马匹;文化上,少数民族学习中原的儒家文化、制度文化,中原也吸收少数民族的音乐、舞蹈等文化元素;社会生活方面,“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洛阳家家学胡乐” 等体现出相互学习、融合的现象,提升对历史现象的阐释能力。 全面分析隋唐时期民族交往与交融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认识到它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加强了中央对边疆的管辖、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增强了民族凝聚力,为后世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培养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展示隋唐时期的民族分布图、民族交往路线图、相关文物图片、文献记载等丰富多样的史料,引导学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如从唐蕃会盟碑的图片及文字介绍中了解唐蕃友好关系的历史见证,培养学生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能力,树立论从史出的意识。 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围绕 “隋唐时期民族交往与交融频繁的原因”“唐蕃和亲对双方产生的深远影响”“民族交往与交融对中华文化发展的贡献” 等问题进行深入讨论,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在交流与碰撞中拓展思维,提升合作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运用角色扮演、历史故事讲述等方式,创设生动的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隋唐时期民族交往的场景,如模拟文成公主入藏的过程,学生分别扮演文成公主、吐蕃使者、唐朝官员等角色,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记忆,增强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深切体会隋唐时期民族交往与交融所展现出的开放、包容的时代精神,感受各民族在相互交流、学习中共同创造灿烂中华文化的伟大历程,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欣赏态度,增强文化自信。 深刻认识到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是各民族共同努力的结果,各民族在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激发学生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国家统一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国家观。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隋唐时期与吐蕃、突厥、回纥、渤海、南诏等主要少数民族的交往史实,包括交往方式、重要事件及其影响。 隋唐时期民族交往与交融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具体表现。 隋唐时期民族交往与交融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隋唐时期民族交往与交融频繁的深层次原因,如隋唐时期强盛的国力、开明的民族政策、发达的交通以及各民族自身发展的需求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需要从政治、经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