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86215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的繁荣 课件

日期:2025-05-17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6次 大小:6872112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2课,宋夏,金元,时期,经济,繁荣
  • cover
(课件网) 2.12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的繁荣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人教2024版 七年级下册历史【精做课件】 授课教师:******** 班 级:******** 时 间:******** 《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的繁荣》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能列举辽宋夏金元时期农业发展的重要表现(如宋代占城稻推广、曲辕犁普及,元朝棉花种植扩大),理解农业技术进步与边疆开发的关系,构建经济史基本框架。 简述手工业各领域的突出成就(如宋代景德镇瓷器、元代青花瓷,辽代鸡冠壶、西夏毛纺织业),分析不同政权手工业特色与民族交流的关联,培养历史解释能力。 阐述商业繁荣的具体表现(宋代市舶司、交子,元代大运河与丝绸之路),对比唐宋城市布局(如唐代坊市制与宋代厢坊制),提升综合分析能力。 通过《宋史 食货志》中关于海外贸易的记载、《天工开物》中的手工业图示等史料,论证经济繁荣与社会稳定的关系,培养论从史出的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运用表格归纳法,对比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特色(如北宋活字印刷、南宋棉纺织业、元朝漕运),强化时空关联与分类整合能力。 组织小组讨论 “经济重心南移在宋元时期的最终完成”,结合人口南迁、水利工程等史实分析原因,提升合作探究与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角色扮演 “宋代开封汴河码头的商人”,模拟瓷器外销、粮食运输场景,理解商业活动中的区域经济联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识到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的多元发展(农耕与游牧经济并存、南北经济互补)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包容性,增强对多民族共同创造历史的认同感。 体会经济重心南移是劳动人民长期开发的结果,理解技术创新(如活字印刷、火药应用)对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树立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农业:占城稻推广、边疆屯田(如辽代 “头下户” 农耕、元代云南屯田)。 手工业:景德镇瓷器、元代棉纺织业(黄道婆改进技术)。 商业:宋代市舶司与海外贸易、交子的出现、元代大运河与丝绸之路。 (二)教学难点 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与政治格局的关系(如南宋偏安加速南方开发)。 分析辽夏金元政权的经济政策如何体现 “因俗而治”(如辽代 “南北面官” 分管农牧经济)。 三、教学方法 史料教学法:引用《鸡肋编》中 “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煤),无一家燃薪者”(北宋开封用煤)、《岛夷志略》中元代海外贸易国名(如麻逸、古里),增强实证分析。 对比分析法:对比唐代长安与宋代东京的城市布局(坊市界限打破、夜市出现),直观呈现商业变革。 地图教学法:利用 “宋代海外贸易路线图”“元朝漕运海运图”,标注泉州、广州、刘家港等港口,说明经济地理的演变。 情境教学法:通过《清明上河图》局部复制品(如 “汴河船运”“沿街店铺”),引导学生观察宋代城市商业细节,培养历史想象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 分钟) 展示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虹桥商业区” 复制品,提问:“图中描绘了哪些商业活动?与唐代长安相比,宋代城市商业有什么明显变化?” 引导学生从店铺沿街分布、商贩云集等细节,联想到宋代商业突破时空限制,引出课题。过渡语:辽宋夏金元时期,尽管政权并立,但经济发展呈现出多元繁荣的局面。农业技术的革新、手工业的专业化、商业格局的突破,共同勾勒出这一时期的经济画卷。 (二)新课讲授 1. 农业发展:技术革新与边疆开发(12 分钟) 中原与南方农业: 占城稻推广:讲述北宋从越南引入占城稻(耐旱、早熟、高产),在江南地区推广,引用南宋诗人陆游 “苏湖熟,天下足”,说明太湖流域成为粮仓。展示占城稻与水稻对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