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87188

江西省新余市多校2025年中考二模 历史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日期:2025-05-1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0次 大小:448875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江西省,新余市,多校,2025年,中考,二模
  • cover
2024-2025学年下学期初三年级第二次段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分。 1.如图为甲骨文“春“夏“秋“冬”四字。这些文字表明( 春”窝意和春待州 贰静窝兼道长外 秋”篙塘款欺” #叁节浏意么城对 A.甲骨文的内容主要是农业生产 B.商朝时期原始农业开始兴起 C.农业生产是商朝重要经济活动 D.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开始 2.韩非子指出,“强兵得先富国,而重农则是富国的根本途径”。道家认为“我无事则民自富”,倡导让 百姓休养生息,自由发展社会经济。儒家则主张顺应农时,在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兼顾民富。各学派的 经济思想从本质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 A.思想自由和百家争鸣 B.战争频繁与诸侯割据纷争 C.社会变革和经济转型 D.思想融合与统一趋向加强 3.据《睡虎地秦简》记载:“在每年四月、七月、十月、正月评比耕牛,满一年,在正月举行大考核, 成绩优秀的,赏赐田啬夫酒一壶,干肉十条;成绩低劣的,申斥田啬夫,罚伺牛者资劳两个月。”秦朝 这些规定() A.说明地方行政运行规范有序 B.反映了法律制度非常完善 C.适应了小农经济发展的需要 D.确保了封建国家稳定发展 4.诗歌内容丰富,不仅反映诗人的个人情感,也映射了一个时代的社会背景、文化特征和人民的生活状 态。下列诗句可以佐证南宋历史的是() A.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B.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C.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5.隋唐时期,“庶族希望靠科举制而发家,士族希望靠科举制而保持地位。如果庶族没能科举中第,家 族就会继续贫困;如果士族没能科举中第,家族就会没落。”由此可见,科举制() A.加强了君主专制B.阻止了世家子弟的入仕C.促进了教育发展D.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6.十六国时期,夏国建立者自称“大禹之后”,前秦氏族苻氏称“其先盖有扈之苗裔”,北魏建立者鲜 卑拓跋氏自称“轩辕之苗裔”这说明() A.北方各族政权更替频繁 B北方各政权实现了统一 C.内迁各族对华夏的认同 D.改革促进北方经济恢复 7郑和七下西洋,每次必到满刺加,满刺加逐渐从旧不称国“人多以渔为业”的渔村迅速发展起来,形 成了“中国和远东的产品与西亚和欧洲的产品进行交换的一个大集市”,这一重要的东西方贸易中心连接 了亚洲、非洲和欧洲,繁荣了近一个世纪。由此可知,郑和下西洋() A加速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B.阻止了殖民势力的扩展 C.改变了世界贸易的格局 D.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流 8.鸦片战争前清廷对英国使团的接待,中英之间的冲突..…表现在价值观上,英国重利,扩大贸易是 其追求的目标;而中国则重义,由此,体现“义”的仪式成了清朝政府关注的焦点,“天朝不宝远物”, 允许对外贸易只是对外夷的一种恩赐。材料反映中英之间的冲突源于() A.思想文化的差异B.国家实力的差异 C.地理位置的差异D.自然环境的差异 9.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经历了三次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中华 民族的觉醒;第二次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第三次突破了传统文化的束缚。下列与“第一次思想 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